17.月光啟蒙 教案、思考、實錄及反思
學習課文“唱歌謠”、“唱童謠”等部分時,注意引導學生讀好歌謠,并注意讀出情趣,讀出其中的內涵,初步領會母親對我的啟蒙教育。
重點理解、討論: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然后相機討論:作者為什么用“月光啟蒙”作課題。
課堂實錄:
第一課時
師:(板書:啟蒙,強調“蒙”的寫法,領讀)大家對啟蒙如何理解的?
生:指剛剛使小孩子明白道理。
生:剛剛開始學習。
生:啟蒙就是啟迪。
師:“啟”啟發、啟迪。啟迪誰?“蒙”什么意思呢?古代將很年幼的不懂事理小孩子叫“蒙童”。啟蒙就是-
生:小孩子剛開始接受教育。
師:說得對。啟蒙在古代又叫“發蒙”。一般誰給小孩子啟蒙?
生:父母。
生:爺爺奶奶。
生:老師。
生:小學老師。
師:還有幼兒園老師都是我們的啟蒙老師。
師:(在“啟蒙”后板:月光,領讀,自由讀)讀后有什么感受?
生:怪怪的。
生:一個字,怪;兩個字,太怪;三個字,太太怪。
師:語感不錯。
生:好像月光成了啟蒙老師。
生:還像是給月光啟蒙了。
師:(將“月光”挪至“啟蒙”之前,領讀,自由讀)讀后感覺又如何?
生:好像是用“月光”給孩子啟蒙。
生:啟蒙跟月光有關系。
生:月光下的啟蒙。
生:光是光輝,月亮的光輝給孩子啟迪。
師:說得多好啊!月亮的光輝是皎潔的,它塑造了孩子們純潔的心房;月亮的光輝是明亮的,它賦予了孩子們透亮的智慧。
師:《月光啟蒙》的作者是誰?(板書:詩人孫友田)
師:我們學過孫友田什么詩歌?
生:《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
師:讓我們一起滿懷激qing地“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可以嗎?
師:(將“正確”“流利”“有感情”三詞呈階梯狀板書在黑板上)同學們,課文讀得怎樣了?達到什么程度了?
生:(七嘴八舌,以流利居多)
師:好,這樣吧,請讀流利的舉手。(絕大部分學生舉起了手)請讀得有感情的舉手。別謙虛啊!只有一位啊!好吧,就請你來讀。你覺得哪一段讀得最好就讀哪一段。
師:你自認為讀得有感情嗎?
生讀1:我認為有。
師:好。其他同學點評一下?
生評1:我認為她讀得很有感情。
師:你是想說給她聽嗎?
生評1:是的。
師:那就請你用第二人稱,直接對她說。
生評1:我認為你讀得很有感情。
師:她們英雄所見略同。好,誰愿意接著讀?請!
生評2:我認為你讀得比較熟,但沒有感情。
師:你覺得自己用心讀了吧?用感情讀了嗎?
生讀2:沒有。
師:知恥近乎勇。既然知道,以后讀書就要多多用心啊!
(又有幾個學生讀過并評過)
生讀3:“那時,我們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母親天資聰穎,一聽就會。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親是唱蓮花落的民間藝人。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師:(妝連讀錯三字)雖然讀錯了,但我感到,你到底寫過小詩,很善于用韻。“天資聰慧,一聽就會"。(撫著學生的頭)呵呵,要注意,是"天資聰穎,一聽就會”。
生評3:你讀得平穩、輕快。
生評4:你雖然讀錯了幾個字,但讀書進步很大。過去你讀書總是一會兒高一會兒低,讀著讀著字音就聽不見了。今天克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