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推敲(三課時)
課前思考:
《推敲》這個故事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為了斟酌詩中的一個字眼,不知不覺闖入韓愈的儀仗隊。當韓愈弄清真相后,與之一起思考,并由韓愈敲定,從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課文表現了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表演,在具體的語言環境里理解了重點詞語的意思。如:通過“他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推門、敲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體會賈島為了斟酌一個字眼是多么的認真啊!感受賈島嚴謹的創作態度和鉆研精神。
在學生練說故事時,讓學生再次回顧課文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力求培養語感,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吟哦(é)的讀音
今天早讀課上聽學生在讀吟哦(é),我以為學生讀錯了,忙叫學生聽,學生說是讀é呀,啊!我懵了,是嗎?我連忙查字典,一看有3個讀音,ó、ò這我還知道,讀é確實不知道。忙著對學生說:“你們真棒,預習做得很到位。看老師都不會讀,真是活到老,學到老呀。”
但這個多音字,書上為什么不注明一下呢?
教學反思:
這一則故事敘寫了著名詩人賈島為了斟酌詩句中的一個字,不知不覺闖進了韓愈的儀仗隊,又在韓愈的幫助下確定了這個字的經過,表現了賈島反復吟詠、認真琢磨的可貴精神,也為文壇留下一段佳話,使學生從中獲得深刻啟迪。
學習本文,讓學生很好地感悟了“推敲”的好處,并教育學生要養成“推敲”的好習慣。賈島斟酌詩里的一個字眼兒的情景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頭腦中,他那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真是值得大家學習啊!“推敲”的好習慣從現在開始應逐步養成。
[教學反思14]
第一次讀書,學生初步感受賈島思考問題的認真專注;第二次則讓學生帶著“從哪里體會到賈島思考問題很投入的”這一問題去讀書,學生能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到賈島思考問題的認真專注,并能揣摩作者的寫作方法。課上到這里,還要拓展延伸,讓學生課外閱讀《題李凝幽居》,班上進行誦讀,去閱讀體會王安石推敲“過”、“綠”、“入”的故事,并在閱讀興趣活動時間讓學生來編排課本劇,學生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教學反思:
教完了本課,我覺得我收益不少,學生也是。在課上,我給他們講到王安石改<泊船瓜州>的故事:
“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
王安石覺得“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風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詩意,想了一會,就提筆把“到”字圈去,改為“過”字。后來細想一下,又覺得“過”字不妥。“過”字雖比“到”字生動一些,寫出了春風的一掠而過的動態,但要用來表達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過”字,改為“入’字、“滿”字。這樣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滿意的字。他覺得有些頭疼,就走出船艙,觀賞風景,讓腦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頭上,眺望江南,春風拂過,青草搖舞,麥浪起伏,更顯得生機勃勃,景色如畫。他覺得精神一爽,忽見春草碧綠,這個“綠”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個字嗎?一個“綠”字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表達出來了。想到這里,王安石好不高興,連忙奔進船艙,另外取出一張紙,把原詩中“春風又到江南岸”一句,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