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棒打洪教頭》說課稿
一、文本解讀
本文是根據我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水滸傳》的第八回(有些版本為第九回)改寫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施耐庵。課文主要講述林沖發配滄州途中路過柴進的莊上,與洪教頭比武過招并打敗了他這件事。
全文共有8個自然段,可分為3段,第一自然段為第一段,是故事的開始。寫林沖發配滄州途中,來到了柴進的莊上。第二、三自然段為第二段,是故事的發展。寫正當柴進設宴款待林沖之時,洪教頭來訪,自以為是的洪教頭認為林沖是個沒有真本事冒充武師的犯人,執意要跟他比試武功。第四至八自然段為第三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描寫了林沖與洪教頭比武的精彩場面,最終林沖巧妙地擊中洪教頭的要害,打敗了他。本文的插圖與這一部分描寫相對應,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領略林沖的英雄風貌。
文章語言明快洗練,敘事寫人,寥寥幾筆,繪聲繪色,神形畢肖。特別是生動地刻畫了林沖武藝高強、忠直淳樸的英雄形象和洪教頭自以為是、跋扈囂張的個性特點。正如明末清初的金人瑞(又名金圣嘆)所評:“水滸所敘108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
二、目標預設
第一課時:
1、學會生字新詞,掌握三個多音字,理解文中部分詞語。
2、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理清段落層次。
第二課時:
1、學生朗讀品味課文,理解課文通過對比描寫所塑造的“林沖”和“洪教頭”的形象、性格特點。
2、學生在閱讀中初步感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增強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三、設計理念
通過本文學習,為學生打開一扇閱讀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的窗戶。尊重學生個體獨特的閱讀感悟,在對比中感受人物個性特點。通過悟讀、品讀,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感受古典小說中語言的精妙,從而將自身的體驗、感受變成內在的積淀,讓學生逐步學會欣賞中國古典文學名著。
四、過程與方法(第一教時)
(一)簡單介紹我國四大名著,激發學生學習閱讀名著的興趣。在教師簡單介紹《西游記》、《三國演義》、《 紅樓夢》后,利用文本上的名著便覽—《水滸傳》,讓學生自由閱讀,進一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過渡接題,導入新課
(三)初讀全文,了解文章內容,理請段落層次,這是本節課的重點。
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說,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不是特別強,必須有老師的指導。根據這篇文章的特點,設計了三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去找答案,在交流這三個問題后,再讓學生去概括,就水到渠成了,學生無形中也學到了把問題答案連起來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還利用這三個問題幫助學生理清了段落層次。分段有兩種,可按開始—發展—高潮和結束,也可按開始—經過—結果分。
(四)教學生字
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和本課生字特點,學生通過預習大部分已掌握,所以課堂上就不再一一出示,重點關注學生易讀錯的三個多音字及“發配、羞慚”詞語的理解。
(五)指名朗讀課文
檢查讀書情況。有學生點名朗讀的人員,他們很開心。
五、感受
自我感覺本節課的教學順利銜接,簡潔明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本節課立足文本,以生為主,引導學生實實在在地接觸文本,接觸言語,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努力還語文課以“本真”。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