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棒打洪教頭說課稿
一、說教材
1.主要內容
《林沖棒打洪教頭》是蘇教版語文第九冊的第22課。這篇課文根據我國著名的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有關內容改編而成,主要寫林沖遭刺配來到“小旋風”柴進莊上,被洪教頭所逼與之比武,幾招之內便將洪教頭敗于棒下,最后使之羞慚而去的故事。全文緊緊圍繞“比武”這一中心,以動作、語言等描寫來刻畫林沖、洪教頭的性格特征。
2.結構安排
課文是根據事情發展的順序安排故事情節的,依次為“進莊——相遇——比武——離莊”,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層層渲染,中心突出,易于學生閱讀,理解,是《水滸傳》中一段膾炙人口的佳作。
3.情節描寫
從全文看,課文的故事情節完整,人物描寫細膩,重點突出了人物的鮮明性格,忍讓謙和、武藝高強卻深藏不露的林沖與傲慢無理、盛氣凌人、武藝差的洪教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4.寫作特色
(1)人物富有個性的語言,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特別是個性化的語言,充分顯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用詞準確貼切、生動傳神。通過一系列精準的動詞來描寫人物的動作,刻畫出了洪教頭急于取勝的心理,展現了林沖戰勝洪教頭的精彩場面,突出了林沖深藏不露的高超武藝,把故事情節的發展推向了高潮。
5.題目解析
文題“林沖棒打洪教頭”高度概括了本文記敘的內容,也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整篇課文就是通過林、洪兩人的比武來刻畫人物形象的。
6.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 學會課文生字,聯系句子理解課文字詞意思。掌握“解、禁、還”3個多音字的用法。
(3) 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讓學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7.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詞語,掌握多音字。感情朗讀。
難點: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體會林沖和洪教頭的性格特點,感受我國古典文學的語言特色。
二、說教學理念
1、語文觀 語文是學生自己學會的,不是老師教會的;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書“十字經”課課要念。
2、質量觀 全體發展、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差異發展、可持續發展。
3、角色觀 蹲下來看孩子;師生是共同的研究者;走近學生,走進學生(讓師生的心靈在課堂上呼應起來);鼓足教育期待的風帆(它是催化劑,催化創新的意識;它是播種機,播種的希望越大,收獲的果實越多;它是童話的圣殿,將課堂變成學生的精神家園)。
4、教學觀 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方法、重情趣。
5、設計觀 目標與智能的多元化,內容與方式的選擇化,結構的模塊化(變線性結構為模塊結構),節奏的彈性化(與學生的學習情緒諧振)。
6、評價觀 評價是激勵的藝術。在我的課堂上,不僅有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而且有學生對老師的評價,這種多元性、多主體的評價,形成了一種強力“思維場”,讓學生的思維在強力碰撞中迸發美麗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