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棒打洪教頭說課稿
2、初讀課文要感知,識字正音理脈絡
五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已經較大了,所以生字在課前的預習中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行解決,在初讀課文中,我主要讓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從課題入手,了解課文的內容,然后再讓學生找找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洪教頭挑斗比武以及林沖和洪教頭比武的經過?再弄清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并請學生按初次見面(23自然段)、初次交手(456自然段)、再次交手(7)自然段,把第二段分為三層。分段對于高段的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與其讓學生去錯誤地猜測不如降低難度,直接給學生學習理清脈絡的階梯,讓學生在正確的導向中掌握好理清文章脈絡的方法。
3、精讀課文細品味,了解人物各特點
理清文章脈絡后,我便以兵法中的計謀為學生細學本篇課文的切入點,整堂課的教學都會以謀略貫穿始終。首先我會和學生聊孫子兵法的三十六計,我問:同學們聽過孫子兵法嗎?里面有三十六計,你知道哪些計謀呢?不要求學生說計策的具體內容,只要說出名稱就行,男生的興趣肯定會比女生更為濃烈,就由男生帶起女生興趣一起走進文本。隨后我話鋒一轉,兵法有三十六計,而我們今天學的課文里面也蘊藏著五個必勝之計,想知道嗎?一個必勝計就已經夠吸引人了,現在一下子有五個,那么學生的味口便在這五個必勝計中油然而生,隨既我又說林沖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開封府發配滄州。一天午后,董超和薛霸兩個差人押解林沖路過柴進的莊園時,柴進愛惜林沖是個人才,所以把他當上賓對待,沒想到洪教頭一出現,就對林沖視而不見,惹柴進極為不滿,隨即又在洪教頭的挑釁下,林沖使出五招必勝絕計,讓洪教頭羞愧離莊。這第一招便是性格絕定命運。為什么我這么說呢,讀讀課文描寫林沖與洪教頭初次見面的情況,你會發現勝敗已在初次見面時就分曉了。請學生讀第三自然段,要求學生以自己學過的成語或詞概括林沖與洪教頭的性格特點,抓住林沖的三次謙讓,林沖是在什么情況下謙讓?(第一次林沖剛看到洪教頭,尋思是柴大官人的師父,理應敬重,“連忙躬身施禮”;第二次是洪教頭不理睬林沖,柴進向洪教頭介紹林沖,林沖“起身讓座”,表示禮貌;第三次洪教頭冷言譏諷,瞧不起林沖,要與他比武,林沖連稱“不敢”再次退讓)讓學生明白林沖和洪教頭,一個武藝高強,卻處處謙虛退讓,留有余地;一個酒囊飯袋,卻目中無人,不知天高地厚。勝敗早已定,性格即命運。找到了第一招我們便來看看第二招,小心試探。你看,他們初次交手,課文的第二段第二層,林沖和洪教頭,一緩一急;一慢一快;一個佯裝綿羊卻是獵豹,一個要裝成獵豹卻是草包;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從他們的語言和動作中便會發現對于比武藝,兩人態度有什么不同,在這抓住洪教頭的脫,拿、掂、耍、喝來體會洪教頭的自傲與輕敵,而林沖一個低聲奉承:“請教了。”便說明了他的虛虛實實了。兵法云:靜如處子,動若脫兔。先做小敗,誘敵深入。這第三招便是小敗在前。林沖是偽裝在前,后發制人。我們一起看看他們的初次交手,戰了四五個回合,林沖縱身跳出圈外,叫了一聲:“我輸了!”林沖真的“輸了”嗎?此時你就是林沖,你真的認輸嗎?讓學生進入情境,來體會林沖當時的想法,這對后面林沖的取勝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學生可能會說到,因為林沖打起來不方便,他戴著木枷,施展不開,再打肯定輸,心里并認輸,因為他說了就算是輸了吧!而不是說我真的輸了。我就會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出第四招減少一切負面要素,兩位差人之所以會開枷,是因為在野豬林遇難時,魯智深本想殺了2人,但林沖卻保了兩位差人的性命,兩個感激林沖這是其一,其二柴進給的彩頭也讓兩位利欲熏心差大哥枉法循私,開了枷,指望林沖給他們弄點銀子花花。脫了枷鎖的林沖此時便如蛟龍騰淵,對待洪教頭,居高臨下,勢如破竹。快讀第七自然段。他們只比了三個回合便一分高下了。讀讀這第五招敢于斗爭,敢于勝利。齊讀了本自然段后,又分別讓三別學生讀三個回合的比試,同時投影出示三個回合的有關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