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教學反思
諾貝爾教學反思
篇課文緊緊扣住了“堅持不懈、不屈不撓”這個主題。課文主要介紹了諾貝爾發明炸藥的艱難過程,表現了他熱愛科學、熱愛人類、無私奉獻的精神。 在教學時,我主要抓住了一個問題:“在諾貝爾研制炸藥的過程中,哪些事例最讓你感動?”。引導學生抓住第二部分的重點語句,感悟諾貝爾毫不氣餒、鍥而不舍的精神。學生圍繞問題,展開了“讀——品——說——讀”,走進了文本所設的情景中,讀讀、劃劃、批批、注注,一個個感人的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一個鮮活的、毫不氣餒的諾貝爾走進了學生的視野,走進了他們的心靈。
但在本課中,感覺不足的是學生品讀不夠深入。在詞句的品讀上,有些沒有能夠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學生說得較少,說得淺,缺少亮點。
諾貝爾教學反思
我認真地鉆研了本課教材,課文記敘了諾貝爾發明炸藥的艱難過程,尤其被他熱愛科學,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動,由衷地欽佩他為科學不惜獻出生命,欽佩他用自己的錢激勵后世科學家及其他領域的研究人士對事業孜孜以求,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科學事業。同時,我也認真地課文的寫法進行了思考,本單元一組課文都是寫人的,與第四單元的主題“無私奉獻”不同的是,本單元是贊美人物的“百折不撓”,這篇課文的學習,要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的重點段,來體會諾貝爾在發明炸藥的過程中雖然歷經失敗、痛苦,但毫不氣餒,決不放棄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鍥而不舍的精神。
因此,我認為學習本課,一是繼續訓練學生閱讀課文,學會概括段意,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二是學習重點段,體會諾貝爾在發明炸藥的過程中雖然歷經失敗、痛苦,但毫不氣餒,決不放棄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鍥而不舍的精神。三是學寫小傳,為諾貝爾寫一篇一百多字的小傳。四是在理解詞語,感悟課文,內化情感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基于這樣的思考,我分兩課時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第一課時教學前,我要求學生進行了充分地認真預習,了解諾貝爾的生平情況。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來回顧前兩篇課文中的人物,用幾話來簡單介紹,特別提醒要介紹清楚哪些方面,如出生時代、身份、什么地方人,有哪些主要事跡等等。學生對富蘭克林和談遷分別進行了介紹,這樣既是對課文內容的回顧,也是引出新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時候要注意了解人物的基本信息,同時也是為寫小傳做了鋪墊。但是學生在講述的時候注意到了諾貝爾發明炸藥的過程也應該說一說,但是不能過于詳細。我趁勢告訴學生,在介紹人物,特別是要為他寫小傳的時候,不同于復述課文,要用簡潔的語言來說清楚他的主要事跡。于是,我讓學生重點再讀讀課文3-9自然段,用一些詞語來贊美諾貝爾,并簡潔地說出他發明炸藥的過程。(特別巧的是,今天正好是諾貝爾逝世的111周年紀念日,將在下午4時30分舉行諾貝爾獎的授獎儀式,學生學習興趣很濃厚。)此項訓練,讓學生實實在在地得到了讀和說的訓練,我相信在學完課文后再寫小傳應該不成難題。但是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由于在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概括以及人物情況的介紹方面所花時間多了,在字詞教學上不夠扎實,尤其是“械”、“錘”等字的書寫方面還要加強指導,以免寫錯字。所以在第二課時復習中要彌補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