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設計
一、復習引入:
1. 揭題
2、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談遷,他的一生,不管是遭遇的厄運還是堅持的信念,都與一部叫做《國榷》的史書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
2. 出示幻燈片,(燈片中,有《國榷》書樣,也可配以談遷的人像,然后就是一段類似于評價的話):
榷,通“確”,意思為:真實 。《國榷》,告訴后人明代真實的歷史。只有讀了《國榷》才算真正了解明朝,甚至,熟讀《國榷》了,就連其他那些明史書基本都可以不看了。這是談遷懷著對故國的思念,以一個愛國遺民的感情,本著追求史實的信念,用他的一生寫出的一部永垂青史的鴻篇巨制。
二、學習課文,明確“信念”:
(1)關于《國榷》,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出示:
◎“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
(1)透過句子中的數字談談對《國榷》的感受
國榷的完成花費了談遷大量的心血,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看出談遷的不容易。(鴻篇巨制125本語文書)
(2)這么長時間,這么多次修改,這么多字全都因為他的信念——立志完成明史的編撰
(3)再讀,體會編完后的欣喜。是啊,這是他用畢生的心血換來的。這種成功的喜悅是可想而知的。
三、品讀課文,了解“厄運”:
然而,文中還有一句寫《國榷》的句子,出示:“新寫的《國榷》共104卷,500萬字,內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實、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同樣名字的一部《國榷》,怎么會寫了兩次?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些什么?
快速找到相應的段落§2,指名朗讀,邊聽邊思考。
討論交流:
◎談遷為什么要寫兩次《國榷》?
可是天有不測風云,禍從天降,凝聚他二十多年心血的書稿慘遭偷竊,所有心血化為烏有,這對他來說真是難以接受的厄運。
◎這一年,談遷55歲,在人生70古來稀的中國古代,如果你是談遷,此時此刻的心情能用一個詞形容嗎?
悲傷、難過、后悔、絕望、悲憤。
◎課文是這樣寫的,自由朗讀,體會。出示:20多年的心血轉眼之間化為烏有,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更何況此時的談遷已經是體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
◎三讀,三次煽情齊讀。
——假如談遷是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他還有從頭再來的時間,可談遷此時是一個50多歲的老人,生命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感情朗讀。
——假如是談遷是一個腰纏萬貫的富人,他還有從頭再來的能力,可談遷家徒四壁一貧如洗。感情朗讀。
——假如談遷是個身強體壯的健康人,他也有精力從頭再來,但他已是體弱多病,猶如風中殘燭。感情朗讀
◎面對沉重打擊,談遷不禁老淚縱橫:“噫,吾力殫矣!”
◎為什么這么難過?啟發學生結合前文思考,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概括:年老體弱、心血白費(聯系第一節的抄書,走了100多里路,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
四、研讀課文,體會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500萬字,26年,近1萬個日日夜夜,千萬里的奔波勞累,到頭來卻是一切蕩然無存,所有心血白費,怎一個悲字了得!
◎出示:
“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