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并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通過語言文字的品讀,體驗談遷遭受厄運的痛苦。
教學重點: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通過語言文字的品讀,知道說書稿被盜是談遷厄運的原因,體驗談遷遭受厄運的痛苦。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預習要求: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查閱資料,大致了解談遷及《國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1.你覺得題目中的哪個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應該怎樣讀,才能讓人感到這個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還有不同的看法嗎?
同學們,讀書就是要讀出自己的體會。
2.這三個詞語讀懂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就抓住了。誰愿意讀讀課文?要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其他同學要邊聽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課文讀完了,誰能告訴我們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三、精讀品味,讀懂談遷的厄運
1.“厄運”是什么意思?結合生活實際,你們認為什么樣的事情能稱得上是“厄運”呢?
2.談遷的厄運究竟是什么呢?請大家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勾畫他遭受厄運的詞句。
3.誰來讀一讀你勾畫的內容?他的厄運就是——(板書:書稿被盜)
4.為什么書稿被盜,就是談遷的厄運呢?不著急回答,請大家默讀第1~2自然段,看看哪些語句說明書稿被盜就是厄運,用筆勾畫一下,還可以簡單寫下自己的感受。
5.交流。
(1)先請大家讀勾畫的句子,然后結合詞語談談自己的理解。
(2)交流感悟
(學生讀勾畫出的句子,出示相應課文)
讀“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學家談遷。談遷自幼刻苦好學,博覽群書,尤其喜愛歷史,立志要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抓住“尤其”“立志”體會編寫《國榷》是談遷一生的理想和愿望。
讀“ 但由于他家境貧寒,沒有錢買書,只得四處借書抄寫。有一次,為了抄一點史料,竟帶著干糧走了一百多里路。”抓住“一點史料”“竟”“一百多里路”感受談遷的編寫《國榷》的辛苦和決心。
讀“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què)》。”抓住一組數字,讀懂數字背后的事情。
讀“面對這部可以流傳千古的鴻篇巨制,談遷心中的喜悅可想而知。”感受談遷的喜悅和書稿被盜談遷痛苦的反差。
讀“20多年的心血轉眼之間化為烏有,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更何況此時的談遷已經是體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抓住“20多年的心血”“轉眼間”“致命的打擊”“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感受談遷失去書稿后的痛苦心情。
6.指導朗讀。
同學們能通過詞句感受到談遷的厄運,也感受到了他的痛苦。體會得這么好,能讀好嗎?自由讀一讀,讀出自己的體會。這不幸的命運深深地打動了這位同學,請你來讀一下吧。你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