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中感悟,并學會扣住重點詞語展開想象,體會人物內心的情感。
3、能正確認識數據在課文中使用的作用。
4、通過文本的理解,感受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會有希望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抓住課文的重點語段品讀,明確編年體史書《國榷》誕生的來之不易。
2、體會談遷面臨厄運那打不垮的堅定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堅定的信念,生活就會充滿希望的道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讀好課題,明確信念。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走進史學家談遷的故事。誰來讀課題?連續指名3個學生讀。(他強調的是信念,有不同的讀法嗎?)
2、點撥:同學們,你們看,一個課題、因為我們理解的角度不一樣,讀法也不一樣,這就是我們漢語的魅力。讓我們根據自己的理解齊讀一遍課題。
3、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談遷的信念是什么?
信念:立志要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教師補充體會“翔實可信”:原來,談遷在研究史書的過程中發現當時幾本有關明朝的史書事實有錯誤,他還發現史書對明朝一些重要史實卻避而不談,“國亡史不能亡”,談遷立志要編寫翔實可信的明史,這就是他的信念。齊讀)
二、圍繞“厄運”,體會一寫《國榷》的艱辛歷程。
1、課文中的厄運指什么?
厄運:《國榷》書稿被偷。
2、小偷偷走的僅僅是幾卷書稿而已,如何稱得上厄運二字?這究竟是怎樣的書稿啊,請自由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把感受深切的語句畫下來。(老師相機點評:你們用筆圈圈畫畫,畫下的不僅是記號,更是自己的思考,這是最珍貴的。)
a、出示句子:但由于他家境貧寒,沒有錢買書,只得四處借書抄寫。有一次,為了抄一點史料,竟帶著干糧走了一百多里路。
(1)預設點撥:
●“一百多里”按照正常人的步行速度,要連續不斷地走41個小時。這是怎樣的艱辛啊!誰來讀?
●“四處借書抄寫”會遇到哪些困難呢?(也許會遭到拒絕,也許還會遭到侮辱,但為了寫書,他只能委曲求全。)
●“一點”也許就是一段話,也許只有幾句話,談遷卻要為此走上一百多里路。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多么令人敬佩啊。一起讀。
過渡: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原稿的來之不易呢?
b、出示句子: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4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
(1)老師把這句話修改一下,我們來體會體會,哪句寫得好?為什么?
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4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
經過奮斗,經過修改,談遷終于完成了一部4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
(2)老師去掉的僅僅是幾個普通的數字嗎?(不是)每個數字都有著沉甸甸的分量,好好讀讀這句話,你掂量出了哪個數字的分量?
預設:6次修改——談遷一個字一個字地修改,耗費了很多精力。
點撥:我們平時寫的作文大約400多字,你一般修改幾次?400多萬字——我們語文課本才5萬多字,相當于咱們80本語文書這么厚,竟然修改6次!這是多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