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設計
清晨,東方剛剛露出魚肚白,人們還( ),他一襲破衫,已經奔波在撲面而來的風沙中。中午烈日炎炎,( ),人們都( ),他一襲破衫,仍然奔波在撲面而來的風沙中。晚上,月黑風高,人們已( ),他一襲破衫,仍然奔波在撲面而來的風沙中。
(3)出示句子:面對孤燈,他不顧年老體弱,奮筆疾書,他知道生命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單獨出示句子)
a一天勞頓下來,已是筋疲力盡,本該好好休息,但談遷,讀——(齊讀)
b我分明聽到了孤燈下一位老人連續的咳嗽聲,讀——(齊讀)
c為了國榷,談遷背井離鄉,拋妻別子,讀——(齊讀)
d 談遷為什么要奮筆疾書?——他在和時間賽跑,在和短暫的人生賽跑。
3、朗讀指導:談遷重寫《國榷》的情景雖然只有寥寥數筆,但用心讀來,那一幅幅“四處尋訪”圖,“風沙奔波”圖,“孤燈奮筆”圖深深烙在了我們心中。就讓我們用朗讀把這一幅幅生動而又心碎的畫面表現出來吧!(齊讀三段文字)
4、回扣信念:
a、是什么支撐著一個體弱多病的老人四處尋訪,親自考察?——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b、是什么支撐著他一襲破衫,終日奔波在風沙中?——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c、又是什么支撐著一個體弱多病的老人在孤燈下奮筆疾書?——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5、過渡:“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再多的困難都壓不倒談遷,再大的厄運都打不垮談遷,終于,又經過幾年的奮斗,新的《國榷》誕生了。
(1)引讀(出示):新寫的《國榷》共104卷,428萬4千字,內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實、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談遷也因此名垂青史。
(2)什么叫“名垂青史”,談遷為什么會名垂青史?僅僅是因為他編撰了明史巨著嗎?
預設:因為他編寫了明史巨著《國榷》,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他與厄運抗爭的堅定信念,在困難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將永遠載入史冊。
6、小結:正是因為談遷有了堅定不移的意志,他才從厄運中走來而名垂青史的。這真是:從頭再來志不移 鴻篇再就垂青史(板書齊讀)
7、激情表白:(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此時此刻,當你面對這部沾滿淚水與汗水的明史巨著,當你面對年老體弱、兩鬢斑白的談遷,你想說些什么?
五、學習第四自然段,升華認識和情感。
1、談遷的故事學完了,但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迪卻是永恒的,正如作者蔣光宇在寫這篇文章時,發自肺腑地說道:
出示: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云。
2、讓我們再次深深地讀這句樸素的話語,讓它成為我們的座右銘,把它永遠地記在心中。
3、在厄運面前我們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就能把厄運轉化為奇跡。(教師補充資料,指名學生朗讀。)
曹雪芹寫《紅樓夢》,在貧困和病痛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嘔心瀝血10年,寫了80回,從而流傳千古。
司馬遷身受宮刑,身心承受著極大的屈辱和痛苦,奮發自勵,終于寫出“千古絕唱”———《史記》,令后人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