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別教學案例
生:在《陽關(guān)三疊》古曲中補白。
分析:在這一部分中只注重了用語言渲染,將文本感情升華,丟棄了詩句的結(jié)合,沒有很好的體現(xiàn)出文包詩的特點。如果在讀第四自然段時,回到詩句,從理解句子到理解詩句,并通過對文本的聯(lián)想,創(chuàng)設(shè)情境,體味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的感情。
(2)創(chuàng)設(shè)情景,體會
師:讓我們一起聽聽詩人的心聲:
生:孟浩然,你是我的知己,你是我的朋友,你是唯一理解我的人啊。
師:孟浩然的船越走越遠,李白在默默地說:
生:好友阿,你一定要再來,我們在一起痛痛快快地吟詩吧。
生:我會想念你的。
生:孟浩然,你一定要回來啊。
2、第五自然段
過渡:李白再也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脫口吟出:
(1)讀古詩
生:讀古詩題目
師:故人西辭黃鶴樓,讀
生:齊讀。
(2)理解古詩
師:之什么意思
生:到
師:孤帆什么意思
生:一只船
師:幾只
生:一只
(3)體會“孤帆”
師:長江要道,難道只有這一只嗎?
生:孟浩然走了,就沒有朋友了
師:孤獨,還有別的想法嗎?
生:只留下李白一個人,所以……
師:過盡千帆皆不見,心中只有孟浩然,再深情地讀
生讀
師:誰想在音樂聲中深情的誦讀(配樂)
生:誦讀。
四、回憶文本,背誦古詩
師:滾滾長江都是水,千年已去人去樓空。后人浮想聯(lián)翩。假如你登上黃鶴樓,你會想起兩個人:
生:李白,孟浩然
師:你一定會想起一首詩
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師:你一定會想起其中的詩句:
生:誦讀。(去掉字幕)
分析: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閱讀教學中,存在著多重對話關(guān)系,如學生與作者(文本)的對話,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教師與作者的對話等等,這些都為學生的個體閱讀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但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在講解這篇課文二、三自然段的時候,我問了這樣一個問題:“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2、3自然段,看看從課文的哪些地方你們讀出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請同學們小組討論”同學們都認真地讀起書來,后來他們就小組討論,然后作交流。他們找出了很多的地方。發(fā)言很踴躍。但有些回答是不到位的。由于自己事先沒有考慮學生可能會回答地怎么樣,又缺乏靈活的教學機智,所以很多問題我都沒有很好地引導,幫助學生去深化認識。假如說在課前,我考慮地再多一些學生的情況,想得更細一些,那么我想教師”導”作用會發(fā)揮得更好,學生的認識也會向縱深發(fā)展。
五、作業(yè)超市。(請選擇其中的一題完成)
1、背一背:積累幾首你喜歡的送別詩;
2、摘一摘:很多文章中都有這樣的句子,它們既是寫風景的,同時也是抒發(fā)感情的,作者把他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對景色的描寫中,達到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請從課外文章中積累一段這樣的句子。
3、寫一寫:李白的這首詩膾炙人口,很快就傳頌到了揚州。孟浩然看到這首詩,心潮澎湃,歷歷往事浮現(xiàn)在眼前,于是,他提筆寫起信來——請把這封信寫完整。
板書
25、黃鶴樓送別
李白 依依惜別 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