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小學特級教師竇桂梅
竇桂梅先后評為全國中小學中青年“十杰教師”提名獎,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省政府命名的“省管專家”,省首屆“五四獎章”獲得者,省三八紅旗手,省師德標兵……1998年作為部分科教界優秀代表之一,受黨中央國務院之邀,赴京得到、朱?基等7位政治局常委的親切接見。XX年,作為教育部更新教育觀念講師團成員,在人民大會堂以及全國各地做專題報告。XX年作為國家西部義務講學團成員到內蒙等地講學。相信,新的工作環境也會繼續努力再創佳績。
當你翻開《我們一起成長——竇桂梅與學生的心靈對話》時,你會強烈地感受到我在天天閱讀著75個孩子的75本天書,閱讀和欣賞著人類最偉大的生命杰作。在和孩子的生命交流中一同成長,和孩子一起享受著生活和生命的快樂。
一
追求就是用積極的行動不斷向更高的目標挺進。
——摘自我的《讀書筆記》
我明白,自己一輩子從事的是教師職業,這意味著我生命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要在課堂度過,也意味著自己的生命價值和自身的發展要在課堂實現。
1986年我剛分到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時,教學一線崗位已滿,我被安置在教務處打雜兒。我強烈要求登臺上課,曾先后教過音樂、數學、自然、思想課。在我的再三請求下,領導終于允許我教語文課。作為替補人員,我經歷了將近5年,起步太晚了!“一定要讓自己的生命在課堂煥發亮麗的光彩,一定要讓孩子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真正的人生就從這次嚴肅的思考開始了!向書本學,我靠的是“勤勁兒”,幾年的閱讀量達300多萬字,記下了2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50多萬字的文摘卡片;向實踐學,我靠的是“恒勁兒”,記下了10余萬字的教后記;向名師學,我靠的是“賴勁兒”,幾年中竟聽了校內外1000多節課。1992年,我主動爭取到了一次公開課的機會。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太珍貴了,一次次試教,一次次推翻。明天就要登臺了,下班后,我一個人對著空蕩蕩的教室做最后一次演練,竟忘了去托兒所接孩子。托兒所阿姨等不及了,把孩子帶到我學校就走了。孩子還在不停地哭,可課還沒有講完。于是,我左手抱著孩子,右手拿著粉筆繼續演練。公開課講的是《王二小》,因巧妙的情境創設,生動的語言描述,感人的配樂朗讀,使學生置身在王二小被敵人殘忍殺害的場景中,孩子們哭了,老師哭了,聽課人也哭了,“三情共振”收到了極好的教育效果。從此,校級、市級、省級乃至全國性公開課接踵而來,我先后兩次代表吉林省參加全國教學大賽都獲一等獎。一位資深特級教師這樣評價我的課:“小學語文課,如此有聲有色,有文有畫,有靜有動,知識、技能、審美渾然一體,可謂美妙絕倫!
“竹高千尺因有節,梅香四野為凌寒。”我獲得了同行、家長、學生一致的鮮花和掌聲,可我并沒有陶醉。要提升生命的意義,必須敢于否定自己。在實踐中,我不斷反思語文教育中學生主體失落的現狀,感到以往的成功多是在“三中心”的傳統土壤中結出來的未必十分健康的小花,充其量只是教學改良的產物。語文教改不是枝節問題,要走出歷史困境,放眼世界,在大文化的背景下,對語文教學進行根本性反思,重新樹立創造性的大語文觀念才行。于是,新一輪大刀闊斧的改革從我1994年接手的一年級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