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10》教學設計
2、插圖方面:
(3) 插圖一,教師在講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4) 插圖二,同學們正在認真地修改作文,他們坐姿端正,握筆姿勢正確,書本、文具盒擺放整齊。
(二)梳理問題
1、為什么要自主修改作文?
2、怎樣進行自主修改作文?(有哪些基本的方法?)
3、怎樣才能養成自主修改作文的好習慣?
4、自主修改作文的習慣與其它學習習慣的關系?
四、就梳理的問題展開討論,統一認識。
(一)為什么要自主修改作文?
根據學生討論,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引導:
1、事例
例1:抗美援朝戰爭中,部隊作家魏巍隨志愿軍戰士來到朝鮮。在朝鮮戰場上,他每天都被志愿軍戰士的英雄事跡感動著。于是,他寫了一篇文章來歌頌志愿軍戰土。在初稿中,他選用了二十多個感人事跡,后來,他對初稿進行了反復修改,刪去了許多內容,最后只選取了三個事例,分別從革命英雄主義、愛國主義、國際主義三個方面歌頌志愿軍戰士。文章改短了,卻更加精煉,更加感人,這就是有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魏巍最初選取的二十多個事例,當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讀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復修改,修改的結果,長的變短,卻更加精煉,更加感人。這正說明了“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道理。
例2:唐代僧齊已《早梅》一詩中有這樣一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鄭谷認為數枝不能算早,改為“一枝”才是“早梅”,所以被稱為“一字師”。
例3:苦吟詩人賈島說:“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誰來講講賈島改詩的故事(五年級上冊學過的《推敲》等)。
2、名人名言
“我想應當把不必要的話、不必要的字,狠狠地刪去,像農人鋤草那樣。”(老舍)
“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寧可將小說的材料縮成速寫,決不將寫作材料拉成小說。”(魯迅)
“寫得好的本領,就是刪掉寫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領。”(契可夫)
“修改是寫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何其芳)
“必須永遠拋棄那種認為寫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這還不夠。”(托爾斯泰)
3、 引導學生小結。
我們小學生學習作文的時間不長,我們的作文稱為習作,肯定存在不少問題,
當然需要進行反復的修改了。
(二)怎樣進行自主修改作文?(有哪些基本的方法?)
老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歸納并補充出以下幾點:
1、自己讀自己的習作。當學生完成自己的習作后,自己靜下心來,細細地把文章讀一讀,最好出聲讀,因為不出聲讀,一些很簡單的問題可能會一帶而過,不易發現,可以等訓練一段時間再默讀。一路讀下來,學生會發現自己習作的疏漏之處,簡單的可以及時修改,一時拿不準的可以先做上記號,等想好了再進行修改。張中行先生說:“我的經驗,寫文章,寫了一些,尤其中間停一會的時候,繼續寫常常要念念前面的,以期意思和語氣能夠順下來。念,會發現一些小的不妥,要隨發現隨改。”可見,習作寫好后自己先讀一讀是個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