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10》教學設計
2、對照每次習作要求,從選材、中心、段落、內容、結構等方面找問題,檢查自己是否能用通順的語句、清晰的層次、鮮明的觀點、恰當鮮活的語言真實地寫出自己的見聞和感想,表達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3、因為是自己的文章,很多問題自己一時看不出來,意識不到,可以借助老師和同學的力量,請他們幫助修改,指出存在的問題,然后自己再認真參考別人的意見,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修改。注意有些意見也不能全盤接受。
4、把自己的習作放置一段時間再修改。這樣做的好處是你可以換一個角度看待自己的習作,可以讓你更為客觀地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
5、欣賞同學的佳作或教材提供的范文,這樣利于找到自己的不足。
6、對自己修改后的作文要反復朗讀,品嘗自己勞動的果實,獲得成功的體驗,不斷樹立修改習作的自信。
最后,以本班一個學生的習作為例,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指導學生用正確的修改符號進行修改。(略)
(三)怎樣才能養成自主修改作文的好習慣?
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習作實踐談體會,交流經驗,最后歸納出以下幾點:
第一,要循序漸進,說到做到。久而久之,便習慣成自然了。俗話說:“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為何常立志?原因是:很想好好做,就是做不好。因此,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一步就要說到做到,堅定不移。
第二,學會約束自己。在習慣形成的過程中,自己的自制力還不十分強,要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制定適合自己的修改習作的方法和步驟,嚴格執行。不因為外界的誘惑少做一步兩步。
第三,及時調整偶爾出現的問題。小學生多數自制力比較差,在好習慣形成過程中,或者在壞習慣克服過程中,容易出現反復、拖拉、敷衍、放任等現象,容易出現跟著感覺走的現象。這就要求自己要嚴格監督自己,發現偶有偏離,立即作出調整。
第四,自主修改的習慣一旦形成,就要堅持下去。不因為外界的干擾隨意改變自己已經養成的良好習慣。
(四)自主修改作文的習慣與其它學習習慣的關系。
一要引導學生討論:是不是今天我們學習的重點是自主修改作文,別的學習習慣我們就可以不要了呢?
二要強調指出:所有的良好學習習慣之間都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前面養成的好的習慣仍要不斷加強。比如說端正的坐姿,正確的握筆方式,干凈整潔的書寫……
五、歸納本節課的收獲,教師總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多種渠道學語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世界上著名的“鐵娘子”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談及習慣時說,“有時事務太忙,我也可能感到吃不消,但生活的秘訣實際上在于把90%的生活變成習慣,這樣你就可以習慣成自然了。畢竟你想都不用想就去刷牙,這是習慣。”撒切爾所說的“想都不用想”,實際上就是受習慣支配著的下意識在發揮作用。一般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吃完早飯準備上學,剛一走近自行車便隨手掏出鑰匙,接著打開車鎖,然后朝著學校的方向前進。這些動作幾乎連想都沒有去想。這是下意識在發揮作用。看來,一個具有良好學習習慣的人,他的下意識會隨時隨地支配他按照平時習慣了的套路做那些與學習相關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覺中,事情做得輕輕松松,有條有理。好的習慣一旦養成,便可終身受益。今天我們要講的另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多種渠道學語文”。(板書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