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下語文教材解讀與教學建議
《草船借箭》:默讀課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再用自己的話講講故事。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默讀課文,說說青藏鐵路是一條什么樣的鐵路,建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 《童年的發現》: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 關注細節,設計好關鍵性問題高年級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問題不宜太瑣碎 。要設計好關鍵性的問題, “牽一發而動全身” , 既能啟發學生思考, 又提供學生較大的自主學習和發展的空間。2 發現語言規律,學習表達方法學習語言是語文課的主要任務。 (1)通過課后練習,引導學生理解內容,領會表達方法。教材中對理解內容和領悟表達特點的引導,涉及到諸多方面。從詞語的訓練來說,有抓住關鍵詞語,帶動全文理解的,如,《草船借箭》一課,有這樣的練習題:“‘神機妙算’是什么意思?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從句子的訓練來說,有涉及句子表達的形象生動的,如,《草原》課后練習二;有感受句子表達情感的效果的,如,《再見了,親人》;也有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的,如,《白楊》課后第三題。從段的訓練來說,有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同時,注意段與篇的聯系,并用適當的方式,呈現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把握。如,《將相和》課后練習:“默讀課文,給三個故事加上小標題,并分別說說主要內容,再說說這三個故事之間的關系。”有抓段落表達的效果的,如,《再見了,親人》,前三個自然段表達方式相同,都采用第二人稱的敘述語氣,而且都在敘事的基礎上直接抒發感情的寫作方法,落實到課后練習,要求是“想想在表達上有什么共同點,再和同學交流。”從篇的訓練來說,本冊教材對篇的訓練要求明顯加強,有體會選材和表達文章中心的關系的,如,《武松打虎》一課安排的思考題是:“想一想,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跟打虎有什么關系。”有揣摩文章是怎樣條理清楚地表達的,如,《草船借箭》:“默讀課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再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有揣摩語言表達藝術的,如《晏子使楚》,引導學生體會晏子每次說的話妙在哪里。(2)在課文中發現語言表達的特點。
除了憑借課后練習,課文中還有大量精彩的語言材料值得學習和品味。
體會觀察細致和表達生動
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咀嚼的樣子: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在胡須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
──《冬陽·童年·駱駝隊》
體會用詞的準確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把“橫”換成另外的詞,你感覺有什么不同?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聲”是確數嗎?)
──《牧童》
體會借物喻人的寫法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