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教學設計
狂奔:迅猛地奔跑。本課是形容洪水奔流而下,勢不可當。
獰笑:兇惡地笑。本課是形容洪水的兇猛、可憎。
擁戴:擁護推戴。
放肆:指言行輕率任意,毫不顧及。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發出的聲音。本課是指木橋在洪水的沖擊下發出的響聲。
祭奠:為死去的人舉行儀式,表示追念。
勢不可當:來勢迅猛,不可阻擋。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穩。
(3)討論分段 起因——經過——高潮——結果
【設計意圖:學習生字詞掃清閱讀障礙,理清文章脈絡,劃分段落;通過初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整體感知
1.請四位同學朗讀課文,說一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什么?
(1)段意串聯法:
黎明的時候,洪水襲來,人們驚慌失措向木橋擁去。木橋前,站著全村人擁戴的老支書,他指揮人們有序地通過木橋。形勢越發危急,老支書從隊伍中揪出一個小伙子,木橋塌了,老支書和小伙子被洪水吞沒了。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來祭奠她的丈夫和她的兒子。
老師總結:將各段的內容有機組合串聯在一起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種概括方法叫段意串聯法。
(2)中心提煉法:
一位老支書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果敢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這座橋梁一頭連著黨,另一頭連著人民群眾,老支書是中國共產黨員的杰出代表。
老師總結:先說清楚事情的梗概,再發表感想,講明課文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就是中心提煉法。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歸納總結的方法,并在本課的學習中運用實踐,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概括能力。】
四.細讀課文,體會洪水的來勢兇猛。
1.瀏覽課文,畫出描寫洪水的句子,編上序號,仔細讀一讀,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3)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4)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
(5)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
2.出示課件,將這六句話連起來讀一遍。
聽了同學們的朗讀,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 。
3.為什么這5個句子會有這樣神奇的表達效果呢?
老師總結:看來,適當的修辭方法會讓句子更加生動,同學們,不妨在自己的文章中嘗試一下。
【設計意圖:通過讀、畫、議的教學過程,讓學生體會到適當的修辭方法能增強語言的表現力;環境描寫能襯托出人物的高大形象,從而不露痕跡的將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地統一起來。】
五.細讀課文,感受木橋的危急。
1.畫出描寫木橋的語句,編上序號,仔細讀一讀,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2.出示課件:
(1)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2)木橋開始發抖,開始痛苦的呻吟。
(3)突然,那木橋轟的一聲塌了。
3.將洪水·橋·人聯系起來說一說,你又發現了什么?
老師總結:環境描寫烘托人物形象,推動情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