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特級教師竇桂梅(玫瑰)的追求
身教勝于言教,教師的行為對學生起著重要的暗示作用。對此,竇桂梅有切身的感受。
那是1996年9月8日早晨,竇桂梅像往常一樣步入教室上課,只見一個女孩手捧一束鮮花跑上前來:“老師,教師節快到了,我媽特意買了這束鮮花送給您,祝您節日快樂!”竇桂梅激動地說:“謝謝!”課堂上,她隱約感覺到有些孩子的神情不自然,而獻花的孩子卻顯得異常興奮。下課鈴聲一響,突然有好幾個學生圍了上來,有的說:“老師,我媽早就給您準備好了一條紗巾!庇械恼f:“老師,對不起,明天我一定讓我媽給您買一件禮物!薄掃沒聽完,竇桂梅臉上火辣辣的,她后悔自己未假思索的一聲“謝謝”竟引來了孩子的誤解。她深情地對孩子們說:“純真的感情是不需要禮物來證明的!苯處煿澞翘,教室里出奇的安靜。竇桂梅剛走上講臺,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祝竇老師節日快樂!”接著孩子們齊聲唱道:“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竇桂梅的眼睛濕潤了。
從教至今,那束鮮花是竇桂梅所收下的第一份學生家長的禮物——因為她不忍傷害孩子的自尊;那束鮮花也是竇桂梅所收下的最后一份學生家長的禮物——因為她不能玷污孩子的心靈。
為了保持孩子善良純真的本性,富有同情心和社會責任感,從1998年起,竇桂梅帶領她的學生和地處大西北的貧困山區小學以“結對子”的方式開展了長期的手拉手活動。這其中有青海省互助縣高寨鄉曹家堡小學女教師達明菊的班級,有青海省互助縣什巴鄉全國師德標兵劉讓賢任校長的什巴小學。千里之外的手拉手活動使孩子們懂得了“希望工程”的真實涵義。
三
長期的教學實踐和理論學習使竇桂梅認識到,語文教育要為學生未來的生存和發展奠定基礎。為此,她進行了題為“語文教育要關注人的發展”的教改實驗,向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陳腐教育觀念提出了大膽挑戰。
她首先對現行教材進行了大幅度的增刪,精讀180篇,泛讀80篇,新增72篇。在此基礎上,6年來她帶領學生背誦了300多首古典詩詞、200多條古今格言警句,掌握了100多個寓言故事、200多個典故、1000多條成語,閱讀了《格林童話》、《伊索寓言》、海明威的《老人與!返仁澜缑筒芪能幍摹恫莘孔印、余秋雨的《牌坊》、劉鏞的《瑩窗小語》等中國當代作家的作品。從“感動共和國的50本書”(中國)到“美國中學生必讀的30本文學著作”,學生都進行了廣泛的涉獵。據統計,全班人均閱讀書刊145本,平均識字量高達3500字——遠遠超過了現行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規定的2500字左右的識字量。大量的語言文字積累和民族文化熏陶,是竇桂梅語文教改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一位外國教育家說:“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备]桂梅深諳這句名言蘊涵的樸素道理,積極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近生活。她組織學生表演課本劇,逛書店,看展覽;組成小記者團,進行采訪和社會調查;開展環保宣傳、慰問孤寡老人等社會實踐活動;班級各期刊小組每月定期面向全校師生出版《先鋒報》、《小松樹》等刊物。這些活動的開展使語文教育和生活教育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