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死前的嚴監生》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1.讀中感悟嚴監生這一入木三分的吝嗇鬼形象,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2.品中鑒賞作者高超的諷刺藝術、經典的細節描寫,學習作家抓住人物動作、神態刻畫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教學流程:
一、導題引入
1.簡介《儒林外史》
⑴、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有許多優秀的著作。有這樣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大文豪魯迅先生就非常推崇它,甚至連寫作風格都深受影響。知道是哪部小說嗎?(《儒林外史》)
作者是清朝的吳敬梓。(強調“梓”的讀音。)
⑵ “儒”指的就是——(讀書人),那么,許多讀書人,則稱之為——(“儒林”)。在這部小說里,吳敬梓用諷刺的手法,刻畫了一群可笑又可悲的古代讀書人。
2.揭示課題
⑴ 今天,我們就去認識其中的一位。(板書:嚴監生)(強調“監”的讀音。)
⑵ 這嚴監生姓嚴,名——?
“監生”是古代對讀書人的一種稱號,就像我們常說的李秀才,王舉人之類的,這位姓嚴的監生原名嚴致和,他這“監生”,是用錢捐來的,也就是花錢買來的。
3.感受“富有”。
⑴ 他可有錢啦!我們來看看《儒林外史》中的描述:屏幕出示句子——“他家有十多萬銀子,錢過百斗,米爛陳倉,僮仆成群,牛馬成行。” 指名讀。
⑵ 什么感覺?(家財萬貫啊!富得流油啊!富可敵國啊!)
是啊,在那個時代,10兩銀子,就夠一戶普通人家用一年了,所以,用現在的話說,嚴監生絕對是—個(大富翁,大富豪)
二、初讀,感受“吝嗇”
1.這么富有,他臨死前是怎么過的呢?(板書:臨死前)請同學們翻開語文書,大聲朗讀這篇課文,把課文讀準、讀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借助注釋,多讀幾次。
這是一篇古代的白話文,有些說法和我們現在不太一樣。讓我來考考你:比如,文中稱男孩子為 ,稱中醫的醫生為,又叫,所有的親戚,叫 。
再來考考你:再不回頭,一聲不倒一聲的:,登時:。
你們是怎么知道的?你可真會讀書,懂得用注釋來理解詞語的意思。
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些拗口的詞語。
三、輻射文本,以寫促讀
——課文里再不回頭的意思是?(病情很重,再不見輕)你還從哪里看出嚴監生病得很重?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
句子一: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手指頭。
個讀,這個句子比較長,可不好讀,大家也試著讀讀這個語句,個讀
2、讀著讀著,面對嚴監生的病情,你想到了哪些詞語來形容?
(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夕……)
3、就是這樣一個(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夕……)的嚴監生,卻總不得斷氣,伸著兩根手指頭,教師板書,總不得斷氣就是——(生:一直沒有斷氣)這里的總就是——(一直)
4、教師手指“總”,從這個字眼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有心事放不下)
教師:來,融入這樣的感受我們再來讀讀這一句。(齊讀)
5、嚴監生“總不得斷氣”,他究竟還有什么放不下呢?面對嚴監生的那兩根手指,家人紛紛猜測,他們是怎么猜的,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用橫線劃出有關句子。
首先出場的是——大侄子、誰來讀(讀得很流利,有幾分古人的韻味)
緊接著——二侄子,請你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