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及教學反思
(2)課文中幾次提到微笑?
2、檢查課后生字、詞語
特別提示形近字:逝與浙 隆與窿 頓與噸
(三)再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詩人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證”?你是怎樣理解?
2、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談談自己的看法。
3、教師指導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相似的關鍵語句,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實際談對文中詩人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證”的理解?
4、文章前五個自然段,都是提到微笑給我們生活中帶來的美好與幸福,讓我們知道人與人之間有時一個微笑就以足矣!第六自然段作者筆鋒一轉,提示我們“我忘記對你微笑,你能否給我一個微笑?”這應該是本文中的經典,告誡我們彼此之間要相互理解,和諧相處。
三、拓展延伸,暢所欲言
1、你經常把微笑送給別人嗎?你曾感激的接受過別人的微笑嗎?
2、學生聯(lián)系實際談經歷。
3、學生把談到的實際生活中的感受寫下來。
四、布置作業(yè)
背誦課文。
在實際生活中體會感受微笑的重要意義,并隨時記錄下來。
教學反思:
微笑,是一把閃閃發(fā)光的金鑰匙,能開啟教育成功的大門,幫助學生們茁壯成長。而在我們的生活世界里,大家都知道“微笑服務”,也期待“微笑服務”,享受“微笑服務”。微笑就像一縷縷陽光,能溫暖人的心田;微笑又像一絲絲春風,吹散人的煩惱憂愁。各行各業(yè)的“微笑服務”讓我們感到生活的溫馨。也是因為這樣的“微笑教育”更能讓我們親近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也能讓學生親近老師,走進老師的空靈世界。然而我卻忽視了“微笑教育”,常常以嚴肅的神情待之。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就突發(fā)奇想,要是這節(jié)課我以微笑的表情走進,再讓學生說說他們的想法,這對我以后的教學定會有所促進。正如我所想,當我微笑著步入后,學生給我的評價是:“老師,我覺得您上這節(jié)課特別高興,我們也很高興。”“老師,我看得出,您上這節(jié)課的心情很好。我們盡可以暢所欲言了!”……
用目光傾聽
教材分析:
《用目光傾聽》是一首兒童詩歌,通過媽媽的目光展現(xiàn)出媽媽對孩子的關愛,媽媽的教導對孩子成長的作用,表現(xiàn)出母愛的偉大。
教學目標:1、朗讀詩歌,體會詩歌蘊含的意思。
2、朗讀詩歌,談談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教學重點:對詩句意思的把握
教學難點: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教學準備:
教師:網絡查詢“金波”的有關資料
學生:將詩歌讀熟,查找理解“伴隨、真誠、傾聽、燦爛、千言萬語、傳送、照耀”7個詞語;查找“金波”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理解課題、認識作者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齊讀課題。誰能簡介一下作者——金波?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學時代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出版過詩集《回聲》、《綠色的太陽》、《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間》、《林中月夜》、《風中的樹》、《帶雨的花》、《我們去看海——金波兒童十四行詩》等十余部;童話集《小樹葉童話》、《金海螺小屋》、《蘋果小人兒的奇遇》、《眼睛樹》、《影子人》、《白城堡》、《追蹤小綠人》等多部;此外還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門》、《感謝往事》。評論集《追尋小精靈》。選集《金波兒童詩選》、《金波作品精選》以及《金波詩詞歌曲集》等。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學語文和音樂課本。作品曾多次獲得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冰心圖書獎等。1992年獲國際安徒生獎提名。你是怎樣理解這個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