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及教學反思
2、繼續練習寫摘錄筆記、提綱筆記和批注筆記,能養成記筆記的習慣。
3 、聯系課文內容,了解“總而言之”等語言在文章中的表達作用。
4、背誦《神奇的書》和《走遍天下書為侶》以及其他兩課優美的段落,積累與讀書有關詞語、成語、格言、警句,并聯系自己的生活加深理解和體驗。
5、繼續學習自己出題檢查閱讀效果(拓展閱讀課文)。
6、能設計好自己的讀書活動。
7、自己對本單元的學習進行小結,抓住要點,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和他人。養成每單元都進行小結的習慣。
8、自學至少14個生字,會認會寫。
教學重點:
了解書對人生的啟迪和讀書所帶來的樂趣,增強對書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能養成記筆記的習慣。學習自己出題檢查閱讀效果。
教學準備:
1、有關四位作家的資料。
2、和課文內容有關的名家和名著的資料:柳宗元、李賀、李清照……《三國演義》、《聊齋志異》、《水滸傳》……
3、整理學生自己讀過的書賀自己的讀書經歷和感受。
課時安排:
《神奇的書》 2課時
《憶讀書》 2課時
《走遍天下書為侶》 2課時
《我的“長生果”》 2課時
實踐活動 1課時
習作 2課時
教學反思:
在本單元《語文天地》的教學活動中,我深刻地體會到以下幾點:
一、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能有效地激發孩子的發散性思維。
語文學科既應該是培養語言能力的學科,又應該是培養情感的學科。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相信學生的潛能,要努力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為他們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創造廣闊的學習體驗空間,從中積極挖掘、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發展思維,啟發想象,發表個性化看法。
二、理解語言文字,展開想象的翅膀。
讓孩子扮演圖中的角色,揣摩人物的心理,表演他的動作、語言,從而體會詩中的意境。這樣的教學方法很受孩子的歡迎,教學效果不錯。
三、交流方法,分享收獲。
《語文天地》其實是對孩子學會積累知識的能力訓練。我先讓學生在小組里完成,與小伙伴分享收獲的快樂。然后,進行班級交流,請認字多的同學介紹好的學習方法,孩子們通過傾聽別人的發言,明白了多多閱讀課外書的好處。這個學期,我們給每個孩子設計了一本《課外閱讀記錄本》,引導孩子重視閱讀與積累。我們發現孩子的閱讀興趣有了很大的提高,閱讀水平也有進步。孩子們在閱讀課外書時,慢慢學會歸納內容提要,摘抄好詞好句,并且能把自己的收獲記錄下來。通過交流,孩子們還懂得了在生活中認字。生活是最好的語文老師。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在與語文文字打交道,只要他們肯多問多記,就能認很多字。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