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標本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教學指導
(1)用一個中心句,將文章所具體介紹、描繪的兩部分的內容自然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整體。
(2)全文采用“總—分—總”的行文結構,先總寫秦兵馬俑的價值及其影響,然后從兩個大方面具體介紹、描繪,最后總結全文,點明中心。
(3)圍繞中心句來描寫。如第二自然段,第十自然段等。
教師建議從讀學寫,活學活用,用學到的方法去寫一個景點或建筑。
七、課外作業:
1、讀背自己最喜歡的句段和摘抄好的詞句;
2、瀏覽秦兵馬俑網站,去網上查閱搜集資料。
3、準備以導游形式,將課文(或某一內容)編成導游詞,結合搜集到的兵馬俑的圖片或音像資料,回家后向家里鄰里等周圍人介紹兵馬俑。
14、埃及的金字塔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說明文。以清晰的條理,平實的語言,介紹了埃及金字塔的外觀宏偉、結構精巧的特點,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辦法,贊揚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標題中的“金字塔”是中心詞,“埃及的”則表明金字塔所屬國家,因為金字塔并非埃及獨有,所以這三個字不可缺少。
課文可以分為四個部分來理解:第1自然段為第一部分,主要告訴我們金字塔的地理方位和概貌。第2、3自然段是第二部分,介紹金字塔的來歷及其代表作胡夫金字塔的構造及外觀特點。第4、5自然段是第三部分,介紹這樣宏偉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第6自然段是第四部分,寫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全文條理清晰,重點突出,語言平實流暢,描寫細致。
這篇文章,采用了多種說明方法:
舉例子。將開羅附近的胡夫金字塔作為例子加以說明。
作比較。胡夫金字塔有多高?“146米”這一數字之外,又輔以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廈來比較,與人們比較熟悉的事物或生活經驗聯系起來,讓人覺得具體可感。寫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得很緊密,則以幾千年過去,這些石塊的接縫處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來強調說明,使讀者能形象、直觀、真切地理解。
列數據。金字塔周長多少、用了多少石塊、石塊有多重、經常動用多少人施工、總共建造了多少年等等,都用了具體的數據,讓讀者更加感到工程的浩繁偉大了。
教學重難點:深入語言文字,體會作者是如何將金字塔工程雄偉、精巧的特點寫具體生動的。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巍然屹立、傲對碧空、曝曬、摩天大廈、矗立”等詞的意思,并能初步學會在表達中運用。
3、走進文本,感知金字塔工程宏偉、精巧的特點。體會作者是如何將金字塔宏偉、精巧的特點寫具體生動的。
4、憑借語言文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懂得尊重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三、教學方法及媒體運用:
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出示金字塔圖片、影象,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體驗和感悟;品讀重點句,通過讀讀、議議、想想,感受金字塔的“宏偉”與“精巧”,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真正落實語文的工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