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標本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教學指導
四、教學建議:
1、抓住基本要點,用解謎的方式展開教學。金子塔充滿了神秘的色彩,學生很好奇,課文剛好將一些問題一一解釋。首先讓學生質疑,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解開疑惑。這一探究過程會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樂于合作,積極探究,深入感悟,學習得到深化。
2、引導學生,在思考中感受,在朗讀中想象,再現埃及金字塔外形的宏偉和結構的精巧。為了介紹金字塔的特點,課文不僅例舉了較為精確的數字,還把這些數字與人們熟悉的事物或生活經驗聯系起來,使讀者能更直觀地理解。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讀一讀,聯系生活比較比較,想一想,在腦海中再現,感受古埃及人的智慧和勤勞。
3、憑借語言文字,感悟說明文的表達方法。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具體語句,介紹、小結作者說明事物所用的方法,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然后進行一定的仿寫練習,在運用說明方法的過程中,鞏固所學,學以致用。比如,可以讓學生運用“列數據、打比方、舉例子、作比較”等方法,介紹自己的教室、家里的客廳或某一景點,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又提高了圍繞中心把事物寫具體的能力。
4、通過課文的學習,貫穿一種探索意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科學精神。
金字塔的奧秘不僅僅書上介紹的這么多,還有許多許多,要通過學習其他資料來獲得;課文中介紹的某些內容已經被現在的科學研究證實是不確切的,我們是否可以進行更正,寫出自己的介紹金字塔的文章?我們應該讓學生把課堂上的探索精神延續下去,拓展學生學習的時空,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
五、教學構想:
(一)緊扣關鍵段質疑,初讀課文。
本文的第一自然段總括全文,抓住它輻射全篇,可收綱舉目張之效。揭題后,呈示本段,讓學生自讀,思考:從中讀懂了什么?學生讀后思考交流,知道這一段交代了埃及的金字塔所處的環境,數量的眾多,外觀的奇特,氣勢的非凡,地位的崇高等。接下來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出自己的見解。
隨后引導學生質疑,學生有可能會提出這樣一些問題:“金字塔是用來干什么的?”“是怎樣的形狀?”“金字塔有什么特點?”“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來的?”“為什么金字塔會舉世聞名?”……這些問題涉及到金字塔的作用、形態、規模、建造等方方面面,也抓住了這篇說明文所要說明的基本要點,對全文呈現出一種包舉之勢。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充分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邊想邊劃,獨立自主地探究和解決問題。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學生的閱讀是為了解決自己提出來的問題,積極的思維參與成為這一過程顯著的特征,因此,他們的閱讀與探究既是自主的,更是有效的。
初讀結束后,安排一個交流環節。各問題有了答案,也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以質疑、讀書、思考、交流為主要方式與特征的初讀環節為學生進一步走向金字塔奠定的良好的認知基礎。
(二)緊扣關鍵句讀書,理解課文。
隨著初讀感知任務的達成,“如此宏偉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樣建造起來的呢?”作為過渡句所起的承上啟下作用也明朗起來。第一,金字塔如何的宏偉而又精巧?第二,金字塔是怎樣建造起來的呢?這是領著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所要解決的兩個重點話題。解決第一個話題時,重點啟發學生把握其通過打比方、作比較、列數字、舉例子等方式將為讀者所陌生的或抽象的事物寫得形象可感的特色,這一點也是學生習作訓練中可資借鑒的比較有效的寫作方法。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第三自然段,聯系生活比較比較,朗讀想象,在腦海中再現金字塔的宏偉和精巧,感受古埃及人的智慧和勤勞。同時讓學生體會到“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樓”“連鋒利的刀片也插不進去”“繞地球一圈”等一系列說明方法使用的好處是使讀者感到形象、真切。引導學生解決第二個話題時,可以在充分閱讀理解的基礎上,通過畫畫或模擬演示等方法將文章語言還原為生動可感的形象,這種方式會使學生比較好地感悟“埃及人想出了許多科學的方法”運石塊、壘石塊的餓過程,體會埃及人民的“勤勞而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