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2、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角色選擇內容自學課文第四自然段,深入思考,
3、交流(預設按照攝影師、富來克林的兒子、富來克林、評論家的順序匯報,
預設匯報內容及教師或同學提問
a攝影師:天空烏云密布,雷電交加,大雨傾盆的鏡頭,(要求學生讀有關句子,師提問:從描寫天氣情況的句子,你知道了什么?感悟實驗天氣的惡劣。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風箏實驗的鏡頭,(提問:你拍攝這個鏡頭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情?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心情:這時……一陣發麻。);富來克林欣喜若狂的鏡頭,
b富來克林的兒子: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所見的風箏實驗的情景(復述實驗過程將文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1、教師對學生的描述進行適當評價,2、指導感情朗讀語言,你聽到父親欣喜若狂地喊“……”(在比較中體會父親的心情,并積累描寫心情高興得成語)。師:我只聽到你心花怒放的感覺,再指名讀,師:我也只聽到你喜出望外的感覺。發現學生或拍桌子或跺腳或大叫,師:老師看到你手舞足蹈,高興得將要(生說;發狂了)請你讀)3、理解詞語:你知道欣喜若狂的意思嗎?4、提問:你能理解父親為什么欣喜若狂嗎?除了抓實驗體會,還要聯系上文人們的冷嘲熱諷等體會,在此過程中初步領會烘托的寫法5、造句訓練:再讀欣喜若狂的句子,你有過欣喜若狂的時刻嗎?(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能真正走進文本,體會富來克林欣喜若狂的心情,教師以問題:你能理解父親實驗成功后為什么這樣欣喜若狂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從人們的冷嘲熱諷、證明自己的大膽推測、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電現象,上帝的怒火時無稽之談等方面理解富來克林欣喜若狂的心情。言為心聲,在讀的時候他們自然能把內心的情感不由自主地表達出來。)
c富來克林:介紹風箏時,同學們在圖中找出有關的材料,1、讓同學試著向富來克林提問,師生共同解決問題。創設小記者采訪富來克林的情境:師:同學們真幸福,富來克林就在我們班,我班學生是學校小記者代表,你心中有問題可以向科學家提出。(注意口語交際的禮貌)2、創設教師與學生對話的情境,提問:老師也很幸福,在你們班遇到了科學家富來克林,我想問:尊敬的富來克林先生你為什么選擇在烏云密布,雷電交加,大雨傾盆的天氣里做實驗?麻繩上的纖維豎了起來,可逆介紹時用上了“怒發沖冠”一詞,為什么?(品味詞語,體會其生動形象)你不怕生命危險嗎?你怎么知道材料的作用?你為什么一定要做風箏實驗呢?(為學生全面了解評價做好鋪墊)你最想跟大家說的一句話是:(生說:課件出示: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電現象。)(品味語言文字: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就是與只是所包含的感情。)師:從只是一詞中,我聽出了你平靜的心情,因為在你看來(學生回答,引導理解:不足為奇、無稽之談),可是在你觀察后大膽推測時,師這樣說的:生說: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你是怎么說的?(學生感悟到富來克林的自信、激動等情感)(設計意圖:語文課是學語文的,語文的味道是品出來的,品就是品味、體悟、學習鑒賞,語文課堂要有必要的咬文嚼字、字斟句酌。抓住“怒發沖冠”“就是”、“只是”細細咀嚼,不僅要理解它的意思,而且要體會出作者為什么用它,感悟出它是句子更生動形象。讓學生領略到語言文字本身的魅力,把握語意,享受品之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