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啟蒙
方案修訂以發展學生的素養為終點 基于電子白板技術支持下的《月光啟蒙》第一課時的教學,是經反復實踐,幾次修改,才最終定稿的。方案的修訂過程我們始終以發展學生素養為終點。以發展學生的素養為終點,如何有效運用信息技術的優勢,這是本堂課努力追尋的整合目標。 【優化設計】學習方式在“蓮花落”的理解中不斷更新完善。 如第一教案中“蓮花落”一詞的教學: 師:你知道“蓮花落”嗎? 生:蓮花落是叫花子要飯時唱的。 師:你還知道什么? 生知道甚少,無從回答。 師:“蓮花落”又叫“數來寶,早在宋代的時候就開始流傳了。語言通俗易懂,在民間流傳,以前叫花子要飯的時候常唱,后來發展成了一種民間曲藝。 第二教案中“蓮花落”一詞的教學: 師:聽說過“蓮花落”嗎? 生:蓮花落是叫花子要飯時唱的。 師:“蓮花落”又叫“數來寶,早在宋代的時候就開始流傳了。語言通俗易懂,在民間流傳,以前叫花子要飯的時候常唱,后來發展成了一種民間曲藝。 師直接點擊鏈接資源“蓮花落”視頻進行播放,學生欣賞。 而最終教案中的“蓮花落”一詞的教學則是: 師:“蓮花落”是什么? 生:以前叫花子要飯時唱的一種調子。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課前預習時,從《課課通》上了解到的。 師:這是理解詞語的一種方法,老師教你還可以通過網上的“現代漢語詞典”直接輸入“蓮花落”,就可以跳出來許多相關信息。 師邊演示邊講解:“蓮花落”又叫“數來寶,早在宋代的時候就開始流傳了。語言通俗易懂,在民間流傳,以前叫花子要飯的時候常唱,后來發展成了一種民間曲藝。 師:聽過“蓮花落”嗎? 生搖頭。 師:想聽嗎?我們可以進入“百度”視頻搜索,輸入關鍵詞“蓮花落”,隨意點擊哪一個就可以了解欣賞了。 (利用現代漢語詞典查找并理解“蓮花落”,隨后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利用網絡搜索感受“蓮花落”這一門民間曲藝,試圖對“蓮花落”取得豐富的感性經驗,更新、完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蓮花落”文中體現特色的一個重要詞語,它不但是文中比較容易讀錯的一個詞,更是聯系家鄉文化和歌謠文化的中間橋梁。在多音字正音的基礎上,對于這個陌生的詞語,在師生交流并肯定引導、肯定學生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展開以上一系列教學,顯然準確地把握了字詞教學音、形、義結合的教學本質,并在詞語教學的基礎上力求交給學生學習詞語的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打開學生認識的盲區,疏通認識的渠道,引導利用在線“現代漢語詞典”查找并了解“蓮花落”的相關信息,拓寬了學生的信息源,隨后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利用網絡搜索感受“蓮花落”這一門民間曲藝,更可以激發學生對“蓮花落”的探究熱情與無限樂趣,從而取得豐富的感性經驗,更新、完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最終發展了學生的素養。在信息素養相當重視的當今課堂,能夠在教學中找準某個關鍵的詞語進行恰當而又力度的教學,收取成倍的收益,顯然是第一課時教學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