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加減法”教學設計
(4)把算式與具體事物結合起來說一說.
例:10-3=7 表示有10塊西瓜,豬八戒吃了3塊,還剩7塊!
[設計意圖:將書上單調的練習題轉化成豬八戒吃西瓜,學生興趣盎然]
3、 算一算、比一比
(1)師:豬八戒吃西瓜的問題解決了,孔雀身上還有許多問題呢。課件出示圖,也就是書本練習十九第6題。)
(2)說說這幅圖的意思。要我們干什么?
(3)填在書上,看誰算的又對又快。結束后評出5個“計算能手”!
[設計意圖:通過比賽的形式,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在比賽之前先引導學生看懂圖意,使學生養成做題之前要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六、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小朋友們通過觀察圖自己學會了10的加減法,通過討論學會了不同的計算方法,說明大家很聰明,回家后將今天的10的加減法說給父母親聽聽,并在生活中找一找有關10的加減法!
[設計意圖:針對一年級小學生的特點布置口頭任務,讓學生將所學的說給父母聽,不但使父母了解孩子的所學,又使學生逐步養成懂得梳理知識的習慣。]
總評: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堂課在觀察中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本節教學設計總的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在每個教學過程中,都注意在教師的主導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創造條件.第一個環節是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看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接下來通過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教師鼓勵學生動眼、動腦自己盡量找出多的分法,列出多的算式.并鼓勵算法多樣化。這樣既體現了教法的靈活性,也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
2、本課時是在學生掌握另外10的組成的基礎上學習的,為了激勵學生繼續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鞏固練習的設計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如師生舉卡片找朋友、豬八戒吃西瓜等方法吸引學生積極參加.同時也避免了一些簡單、重復的計算練習,提高了課堂效率。
3、學生對同一個情境提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他們感受到加減法之間的聯系,同時也有助于知識的遷移,提高學習的效率。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維空間,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算法,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是十分必要的!
4、注重了學生學習的情感和態度,整節課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組織有效的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動與交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