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幾(課標版,2篇)
一、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p96~98。 二、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一)教學目標
1. 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的經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9加幾的各種方法;通過比較,使學生體驗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初步理解“湊十法”,初步掌握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并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口算。
2. 通過觀察、操作等數學活動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3. 實現算法多樣化,初步培養計算的策略意識及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4. 初步學會多角度提出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多角度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5. 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在別人的幫助與鼓勵下獲得成功的喜悅,建立自信心。體驗數學學習充滿探索與創造,對數學產生好奇心與求知欲,感受數學學科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二)策略選擇
9加幾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第一課。它是在學生學習了11~20各數的認識及10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掌握好本節知識,可以為以后進一步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礎。根據《標準》的基本理念及學生已有的經驗,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爭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富有兒童情趣的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與動機。新課開始,根據一年級兒童的思維特點,創設情境,以學生可愛的小禮物為切入點,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使學生體驗到生活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2.計算教學不僅體現算法多樣化,還進行算法的優化。提倡算法多樣化是《標準》關于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根據這一理念,在教學時我注意了讓學生有自己發現的機會,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發現的方法和自己的選擇,只提問:“你喜歡哪一種方法?”不急于評價每一種方法的優劣,同時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生的各種方法,通過同學間的相互交流,讓學生了解計算的多種方法。然后再進行算法的優化。讓學生僅僅了解計算的多種方法是不夠的,還要讓學生知道哪一種方法計算又對又快,為今后的計算打下良好的基礎。
3.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節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由于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自己提出問題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學中通過學習了9加幾方法后,在練習中再引導學生充分合理的利用書本操場上學生在運動的圖,使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去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計算出結果。這樣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4. 學習材料選擇注重開放性、靈活性,注意數形結合。在教學中我選擇了讓學生任意的添三角形,再列式計算。這樣的題目更開放,學生會寫出許多9加幾的算式,從中可以讓學生發現9加幾的一些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在練習中我還設計了射箭游戲,主要的目的就是在鞏固9加幾的算法的同時,體會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與圖形、統計知識相結合,體會知識的相通性和聯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