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課題六 8、9的加減法
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感受加減法之間的聯系,會計算8、9的加減法。
2.通過課堂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索意識、評價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學內容:第56、57頁的內容,練習八的第7、8、9題。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圓片(7個紅的、2個白的);7個紅色圓片、3個白色圓片。
教學設計
創設情境,嘗試計算8的加減法
[教學目標的確定,立足雙基,注重發展,力求創新。創設情境,讓學生嘗試計算,有效地發掘了學生已有的計算經驗。為學習8、9的加減法計算做好了鋪墊。]
1.看圖說話。
(課件:出示恐龍圖畫)
師:漂亮嗎?圖上畫著什么?誰還想說,并且和他說的不一樣?
(讓學生充分說自己的看法,不阻止學生聯想一些童話情節。)
[“看圖說話”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搜集數據的能力和想像能力。并為下一步“嘗試計算”提供了豐富的數學情境。]
2.讓學生看圖寫算式。
要求:小組分工合作。
3人寫算式,1人記錄。
[這里要求小組合作活動,旨在通過合作學習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評價意識。同時,學生對8的加減法的嘗試計算,有利于學生再現已有的計算經驗,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
3.匯報交流,相互評價。
操作悟理,感受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1.小組合作,進行操作活動(1人記錄算式)
a、擺9個紅圓片,2個白圓片
(老師領著學生整齊地擺出來)
師:擺一擺你們的圓片,計算以下題目:
(老師邊寫算式邊敘述)
7個添上2個是幾個?(7+2)
2個添上7個是幾個?(2+7)
從9個里面去掉2個剩幾個?(9-2)
從9個里面去掉7個剩幾個?(9-7)
(板書:7+2= 9-2= 2+7= 9-7= )
[操作學具對學生的計算很有啟發,但初入學的學生獨立操作學具還有一定難度,故適當進行操作性指導是必要的。]
b、擺6個紅圓片,2個白圓片。
計算:6+2= 8-2=
2+6= 8-6=
c、小組匯報計算結果(說明:以上計算都不要求學生說算法)。
[創造空間,將學生充分感受數學知識和恰當運用數學知識相結合。這種梯形教學環節的設計有助于幫助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構建新的知識體系。]
2.發掘計算的方法。
想一想:
5+3=( ) 8-3=( )
3+5=( ) 8-5=( )
師:說說你是怎么想出來的?
(學生的方法很多,可能會用數數的方法,也可能想到組成,可能用到調換加數位置和不變的思想,還可能想到利用加法來算減法。總之,要學生自由地發表見解,同時要注意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
3.老師點撥,激發學生歸納加減法間關系的欲望。
如:“5+3=8,3+5就一定等于8嗎?”
和“你怎么知道:5+3=8,那么8-3就等于5?”
(學生在爭論的同時勢必要利用黑板上的算式對加減法間的關系進行不完全的兒童化的歸納)。
[老師的一句話“一石激起千層浪”,通過學生主動、自由的爭論有效地達到了教學的一個目標,同時初步培養了學生的推理意識和歸納意識。]
4.幫助學生積累一個計算減法的方法。
計算:7+1=( 8 )
搶答:8-7=( )
師:怎么想出來的?
(大部分學生都會想7+1=8,所以8-7=1。這時,老師要抓住時機,利用評價手段讓學生知道這種計算方法。如:他好棒呀!大家計算減法時很多都用數數或想組成的方法,他竟然能用加法來計算減法!今天我才知道,咱們班還藏著一個數學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