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上冊《比較--輕重》教案
(學生積極性空前高漲,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中。)
(3)小組匯報,師適時給予鼓勵,其他學生也可說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對匯報學生給予評價。
生1:我們是用天平稱的,鉛筆盒在下面,書在上面,鉛筆盒重,書輕。
生2:我們是用橡皮筋把袋子拎起來比(師請他與合作的小朋友一邊演示,一邊說明),我的橡皮筋拉得長,而且我的梨墜得低,說明我的梨比他的蘋果重。
(評析 激發創造性思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比較方法,個性化地學習數學。)
(4)師:(出示石榴、蘋果、橘子各一個)這是瓜果飄香的季節,老師也想稱一稱,先拿石榴和蘋果比(用天平),結果怎么樣?
生:石榴比蘋果重。
師:再拿蘋果和橘子比?(蘋果又比橘子重。)
師:猜一猜,這三個水果,誰最重,誰最輕?(小組討論:為什么?)
請學生匯報,說明理由。
(評析 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理解輕重的相對性,體會到比較的標準不同,結果也不同。同時也判斷出最重與最輕的物體,培養了初步的觀察和推理能力。)
課間活動:
小朋友們辛苦了,請你們站起來活動活動。(生跟著音樂做動作。)
(5)師出示兩包糖果。
(師準備兩包包裝袋不透明的糖果,大包的輕一些,小包的重一些。)
①猜一猜:誰輕誰重?(生都指著大包的說重。)
師:為什么?
生:因為這一包糖袋子大,裝的東西一定多,所以它重。
②師:請你來用天平稱一稱。(生操作,下面的學生看到比較的結果和他們說的相反后,都露出疑惑的表情,發出驚嘆聲。)
③師: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想對大家說什么?(立刻就有學生舉手。)
生1:我想說,大的東西不一定重,小的東西不一定輕,要稱一稱才知道。
生2:比的時候,不能只看大小。
……
(評析 學生通過自己親眼所見,了解了物體的輕重與大小不一定有必然聯系,大的東西不一定就重,小的東西不一定就輕。)
(三)應用拓展
練一練
(1)第21頁第1題,引導學生明確題意,獨立完成。
師:你為什么在香蕉后面畫圓,橘子后面畫勾?(生說明理由。)
輕的畫√,重的畫○。
(2)第21頁第2題,學生明確題意后獨立完成。
輕的畫√,重的畫○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知道誰輕誰重的?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一個西瓜和兩個菠蘿同樣重,所以一個西瓜就比其中的一個菠蘿重。
(四)總結延伸
1.小朋友們,不知不覺當中,一節課就要過去了,你們學得愉快嗎?老師也很高興,我覺得你們個個都很出色。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又有哪些進步?
2.你認為我們班今天誰的表現最棒?哪個小組最值得你學習?你自己的表現呢?(生自由發言,各抒己見,師鼓勵學生繼續努力。)
(評析 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以及自評、互評的能力。)
(五)作業:小調查
比一比,在你的家里,你的爸爸、媽媽和你,誰最重,誰最輕。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地觀察生活,發現問題,用數學的頭腦思考問題,在動手操作、合作學習中解決問題。這一節課,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不僅學習了知識,提高了能力,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四十分鐘在不知不覺中度過。教學相長,我有以下幾點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