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第2-4周教案
2、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簡單現象,發展初步的數感。3、感受生活處處有數學,能夠運用數,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能主動與同伴合作交流。教學重點及難點
理解6-9各數的含義,并且能夠正確的書寫各數。教學方法
及手段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等學法指導
練習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體備課
個性化修改
教
學
環
節
設
計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二、觀察思考,探究新知1、認識6~9。 (1)提問:(課件出示:屏幕中有老師帶領學生做套圈游戲)同學們,你觀察到什么?小組交流。通過學生匯報得到:6名學生、7個人、8個套圈、9個套樁。 (2)你能伸出6根手指給同桌看看嗎? (3) 在計數器上分別撥出6、7、8、9個珠子 2、學寫6~9。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1、“想想做做”第1題談話:今天我們的老朋友“狗貝貝”又給我們介紹了它的新朋友。我們來認識一下吧,(電腦課件出示鯊魚、金魚、蝦、蟹)數數它們分別有多少?并把它們的數量寫出來。你要寫對了,它們就會吐泡泡向你表示感謝呢! 學生各自寫數,寫后同桌互相檢查,看看寫得是否正確,是否認真。2、“想想做做”第2題涂色游戲:看到相應的數,就在下面相應數量的圈里涂上顏色。學生涂色后在小組里互相檢查。3、“想想做做”第3題談話:下面我們做畫圖形的游戲,看數繼續畫,明白題目的意思嗎?各自在書上畫。學生畫好后提問:你畫了幾個△、幾個□、幾個○?四、總結評價,歸納學法
板書設計
執行情況與教學反思
一年級數學課程教案
周 次
三
課次
2
授課課題
認識6-9練習課
教 學基本內容
教材第22~23頁“想想做做”的第4-9題。
教學目的
和要求1、結合具體的數學學習素材和前面學習的知識,使學生進一步認識6~9,加強6~9的讀寫和大小比較的練習,掌握6~9的順序。2、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簡單現象,發展初步的數感。3、感受生活處處有數學,能夠運用數,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能主動與同伴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及難點
進一步理解6-9各數的含義。教學方法
及手段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等學法指導
練習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體備課
個性化修改
教
學
環
節
設
計一、復習舊知二、進行練習1、填一填、讀一讀。(“想想做做”第4題) 按從大到小和從小到大的順序分別讀一遍。 回答比8小的有哪幾個?比7大的有哪幾個?體會直線上的數,越往左越小,越往右越大。2、 “想想做做”第5題。 讓學生觀察尺上的數,說說哪些數是今天認識的。說說5離8近些還是離1近一些?回答時,讓學生說出為什么,再讓其他同學說說有沒有道理。 3離0近些還是離6近些?3、 “想想做做”第6題。學生完成后,組織匯報交流,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數出來的。4、“想想做做”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組織反饋。5、“想想做做”第8題。先讓學生填寫結果,再說說是怎樣比出來的。(1個蘋果對1個梨,蘋果還多出4個,說明蘋果比梨多4個,梨比蘋果少4個)6、游戲。7、“想想做做”第9題:練習寫6-9。三、總結評價
板書設計
執行情況與教學反思
一年級數學課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