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認數教案
2、 小結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不但需要比較兩面三刀個事物的多少,而且要反映出數量相差的程度時,就可以作“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這些詞來描述。
一、 綜合運用,培養數感
1、“想想做做”第1題。
課件展示:在校園里,男孩說:“一班有38人。”女孩說:“二班人數比一班少一些。”
提問:二班可能有多少人?
先獨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匯報。
2、“想想做做”第2題。
課件展示:在商店里,男孩說:“排球25元。”營業員阿姨說:“籃球比排球貴多啦。”另一男孩問:“貴多啦是什么意思呢?”提問:你知道“貴多啦”是什么意思嗎?
小組交流,匯報。
學生獨立完成 ,在認為合適的答案下面畫“∨”。做后匯報。
3、“想想做做”第3題。
講述:小貓和小兔用今天學習的“少些”“多些”“少得多”“多得多”這些詞在玩比數大小的游戲,你們想不想玩?
課件展示:小猴拿數字卡片50,小貓拿數字卡片45。
提問:猜一猜小貓和小猴分別會說什么呢?同桌小朋友分別 扮演小貓和小猴互相說。
4、“想想做做”第4題。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
提問:看圖你知道了什么?(左邊有20本本子)估計一下,右邊大約有多少本?你是怎樣想的?和同桌同學說一說。
5、“想想做做”第5題。
課:小貓和小猴給大家送來了蘋果草莓。課件展示:小猴說:“蘋果有20個。”小貓問:“草莓可能有多少個?”
提問:你認為20個、25個、60個哪個答案合適?為什么?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6、“想想做做”第6題。
講述老爺爺聽說你們學到這么多本領,也想考考大家。
課件展示:爺爺拿下眼鏡說:“我的歲數比65大,比70小。”你知道我右能是多少歲呢?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匯報。
二、 游戲激趣,感受策略
1、 全課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本領?
2、 游戲:“想想做做”第七題。
講述游戲規則:用今天學到的知識我們做一個猜數游戲。一位同學在紙上寫下一個兩位數,然后讓同桌的小朋友來猜一猜,如果沒猜對,可以用今天學到的知識提示他一句話,比一比哪兩個小朋友合作最好,能用最少的提示讓你的同桌在最短的時間內猜出你寫和數。同桌學生游戲
3、 全課總結。提問: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后記:從練習中看到學生掌握得不錯.
我們認識的數
教學目標
1、 用學過的100以內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養數感。
2、 培養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3、 積累活動經驗,學會與他人合作 與交流,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增強用數學的觀念看周圍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電腦動畫,創設情境:卡通形象皮卡丘把小朋友帶到數的王國。
講述:數的王國里住著我們已學過的100以內的數,這些都是我們認識的數。
(板書:我們認識的數)它們經常跑到我們的生活中來。
二、 活動探究,解決問題
1、“說一說”的第一部分。
出示第一幅圖,并播放學生說的話,出示相應的場景圖。
講述:這些同學可真是有心人,你能在生活中找到這些數嗎?跟你同組的小朋友說一說。
學生在小組內說完后組織學生交流,盡可能地讓學生充分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