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加》教學設計
第二步再算幾加幾呢?
師:第二步要把第一次相加的結果和第三個數加起來。
比如:5 +2 +1=8 第二步再把7和1加起來得8。并在等號后面寫上“8”。
(設計意圖:連加的口算,難點是看不見第一步計算的得數,教學中先讓學生記下第一步計算的結果,減少了計算的難度,提高了計算的正確率)
e、指另外的算式,讓學生嘗試計算。(指名口述,師板書)。
(設計意圖: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計算方法后,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提出進一步的要求,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數學新課標理念。)
f、適機選擇一道學生能寫的算式,指名小朋友上臺板演,下面的小朋友仔細為他做檢查。
(4)揭題,讀算式。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問:這道題和我們以前學習過的算式一樣嗎?(不一樣)比一比,它們有哪些地方不一樣?
引導學生說:有三個加數,有兩個加號,并且要做兩次加法。
師:觀察得真不錯!像這樣把3個數相加,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剛才老師已經告訴大家了叫做什么?(連加)。連加算式應該怎樣讀呢?請你自己讀一讀。(學生自己嘗試讀)
三、實際運用,鞏固新知
引言:今天同學們的表現真是太棒了!下面我們將進行擺小棒比賽,請你拿出小棒準備好。小耳朵注意聽教師說擺的要求,你準備好了嗎?動手吧!
1.擺小棒(書上72頁做一做):(可選一個小朋友上臺前擺)下面的同時操作。
師:在桌上擺上4根小棒,再擺3根小棒,(請把它和前面的4根分開一點兒),最后再擺上1根小棒。(同前分開)(師巡視)
問:你一共擺了多少根小棒?(邊問邊畫 和?)誰會寫出小棒圖的算式?還可以怎樣寫?
問:想一想,又該怎樣計算呢?
指兩名小朋友上臺前板演,下面的小朋友翻開書72頁下面“做一做”的小棒圖的下面填上數。
(師巡視指導)填完后,集體評正。(用課件展示一次,加強印象。)
(設計意圖:借助擺、畫等操作活動,學生強化了對連加意義的理解,掌握了連加的計算順序。低年級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需要借助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而獲得,他們有意注意的時間比較短,在新課結束后安排一段時間的動手活動可以緩解長時間強迫性學習給學生帶來的疲勞感,使學生能以更好的狀態進入下一節的學習活動中去。這里的動手活動設計,正是遵循了這一規律,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數學活動,并在數學活動中鞏固新知。)
2、小聰聰也想跟大家比一比,你們有信心贏他嗎?(課件出示練習題:三角形連加、純粹的數字相加)
3、理解與運用:(課件出示大雁圖、生日蠟燭圖——注意先讓學生說圖意,然后列算式,說想法,最后計算出結果。)
(設計意圖: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沒有一定量的訓練是不行的。本環節,通過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題,互相評價,集體訂正等方式,讓每個學生獨立思考,是他們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趣味游戲,拓展新知
游戲1:敲鈴鼓列加法算式。
師:看來我們生活中有關連加的數學問題可真不少呀?你瞧,老師手中這個鈴鼓就能出許多連加算式,下面我們以開火車的形式由老師敲鈴鼓,同學們說連加算式好嗎?
游戲2:買學具。
師:米老鼠在神奇山谷開了一家文具店,我們一起去看看,請你任選三件文具,算一算要用多少錢?(課件出示:剪刀5角一把 鉛筆2角一支 橡皮2角一塊 直尺2角一把 作業本3角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