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到五單元導學案(蘇教版)
(3)提問: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學生體會最高、最矮的含義。)
3.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獨立完成,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進一步體會比較的方法和策略。
4.“想想做做”第4題。
(1)讀題,學生自主練習。
(2)巡視,搜集學生的反饋信息。
(3)學生交流,說明自己的想法。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5、找幾個同學,從高到矮排排隊。
四、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1.提問:今天在學習中,你比較了哪些物體,比的結果怎樣?學生自由交流。
3.要求學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體,比一比他們的長短、高矮和輕重。
第三單元:分一分
第一課時 分一分
(總課時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頁例題,第7—8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聯系生活現象體會分類的含義,初步學會按一定的標準分類,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應用。
2、使學生通過分一分的活動,初步體會分類的思想,培養初步的分類能力。
3、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分類現象與事實,初步養成通過分類整理物品的習慣。
教學重點 :初步學會按一定的標準給物品分類
教學難點 :體會給物品分類要按一定的標準,但標準并不是唯一的,有時分的標準不同,分的結果也不相同。
教學具準備:教學掛圖、磁性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同學們都到商店買過東西吧,你麝香商店的商品是怎樣擺放的嗎?指名回答,說出商品都是放在貨架上的。
2.出示商店情境的主題圖,師:這里有一張商店貨架圖,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貨架上的商品,你覺得這些商品擺放得怎么樣?(很整齊)
3.設疑激趣:貨架上有很多物品,卻擺放得既美觀又整齊。那么,營業員是按照什么標準把商品分開擺放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樣的問題。(板書課題:分一分)。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提問:圖中有幾個貨架?第一個貨架上有哪些物品?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你們能說一說這些物品屬于哪一類嗎?
2,學生同桌討論,并組織反饋。
3.談話:剛才同學們都說第一個貨架上的物品是玩具,是賣給小朋友們玩的。那么第二個貨架上有些什么物品呢?屬于哪一類?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指名回答)
4、第二個貨架上的物品都是書籍,是賣給顧客閱讀的。第三個貨架上有哪些物品?是做什么用的?(指名回答)
5、第三個貨架上有餅干、食用油、面粉,都是賣給顧客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