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7 z c s》教學設計4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讓學生開火車認讀聲母z c s和整體認讀音節zi ci si。
2、小競賽。打亂順序讀zi ci si的四聲,比比誰讀得又快又準。
3、出示小黑板a i z si c zi s u ci,指名說出哪些是聲母,哪些是整體認讀音節,哪些是韻母。
二、拼讀音節
1、復習拼讀音節的要領“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
⑴ 分別出示z c s a
z c s u
先讓學生自由拼讀,再指名拼讀,最后齊讀音節。
⑵ 讓學生嘗試直呼,不作要求,提示可以采用“擺好聲母的嘴形,發韻母的音”的方法,直接讀出音節的音。
2、 看圖拼讀帶調音節:
⑴ 出示課文插圖,引導觀察圖上畫了什么?指名拼讀音節“cū xì”,說出聲母和韻母分別是什么?提示 :
cū聲母是c,韻母是ū,第一聲,讀cū。
xì聲母是x,韻母是ì,第四聲,讀xì。指名讀音節詞。看圖理解詞義。
⑵ 教學“zǔ fù”。指名分析音節并拼讀:
zǔ聲母是z,韻母是ǔ,第三聲,讀zǔ。
fù聲母是f,韻母是ù,第四聲,讀fù。指名讀音節詞,并嘗試練習直呼。看圖理解詞義。
3、看圖拼讀單音節詞:
⑴ 出示課文“擦窗”的插圖。指名說說圖上畫了什么?(用“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練習說話。)
⑵ 引導學生將“cā zā sǎ”組成詞語。
點評教師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在反復的實踐、活動中,掌握拼讀音節的要領,提高拼讀的能力,同時調動學生已有的認知,讓學生將所學的音節,在組詞和造句中,學以致用。
三、練習
1、指導讀課文。
2、采用轉盤式教具,打亂順序讓學生讀音節。
3、出示zǔ fù cū xì sì ɡè dùzi zǐ sè
讓學生自由讀拼,也可練習直呼。
4、指名說出用下面的聲母和韻母可以組成什么音節?
z—ǔ ( ) c—ū ( )
f—ù ( ) x—ì ( )
【教學隨筆】
讀準聲母z c s和整體認讀音節zi ci si的音,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教學突破這一難點,將為學生今后說好普通話打下基礎。《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說普通話相結合。”本節課,教師充分發揮了情境圖的作用,同時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采用手勢輔助指導發音的方法,化難為易。如由漢字引出整體認讀音節,再由整體認讀音節引出聲母z c s,不斷地引導學生反復練習,親身地體驗、感悟,促使學生在練讀中糾正自己錯誤的發音,形成正確的概念,為學好翹舌音zh ch sh打下基礎。
【參考資料】
1、整體認讀音節:
本課首次出現整體認讀音節zi ci si。整體認讀音節和拼讀音節的區別是拼讀音節一般是聲母和韻母拼合而成;整體認讀音節因不便拼讀而須整體讀出,它不存在誰是聲母,誰是韻母的問題,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小學拼音教材中有16個整體認讀音節,分別是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前7個音節是因為舌尖韻母-i發音較難,整體認讀減少了發音上的難度。后9個音節因為y、w當作聲母以后,這些音節不便于拼讀,故也作為整體認讀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