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目》課堂實錄及評析
《口耳目》作為一年級學生學習完漢語拼音后安排的第二課識字課,有著它的獨特之處。學生學習完漢語拼音,需要很好的鞏固拼音,所以教材把這些識字安排在拼音教學之后,而這一課識字又特別的有趣,運用生動的圖案來識字,使學生能很快的接受,很愿意接受,這是非常符合少兒心理的,所以孩子們接受起來也是非常樂意的。這一課識字是屬于象形字歸類識字,12個字按器官、動物、天體與現象、植物分類,每個字都用圖文結合的方法展示漢字演變的過程,以利學生理解字義,會寫:“十、木、禾”3個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文字。
在教學此課之前我首先做了如下準備:制做了本課12個生字卡片,以及各生字的多媒體課件。課堂實錄如下:
一、認字
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著大家去認識幾個非常有趣的漢字,大家高興嗎?
1、出示“口”字的生字卡片:
誰知道卡片上字怎么念呀?指名讀“口”字。
2、課件顯示“口”字和它所表示的實物圖:
看圖,你是怎么記住這個字的?(可以通過拼讀音節認記;可以通過相似的漢字認記;還可以通過它表示的實物認記;通過古文字演變來認記。)
齊讀,指名讀“口”字,記“口”字的字形。
3、教師小結學法:
剛才老師讓同學們先怎么做?(讀字),然后又看了圖,最后讓同學們怎么做?(讀一讀,記一記),教師邊小結邊板書:讀字看圖——看字比形——認記生字。
簡要評析:在教學此課時,我按這樣的思路來處理,先以一個“口”字為例,讓學生認識什么是象形字,怎么去識字,可以用什么方法去識字,在這里要注意一點就是,不管學生用什么方法去識字,只要他能記住這個字,那么就應該予以鼓勵。指導學生通過“讀字看圖──看字比形──認記生字”這樣的學習方法學習了“口”字之后引出下面十一個生字的學習。
4、學習其余十一個生字:
教師指導:像“口”字這樣,模仿實物造出的字叫象形字。課本上還有十一個這樣的象形字,同學們可以按照剛才學習“口”字的方法學習這十一個象形字。
學生分組學習,自學其余的十一個字,教師巡回指導。
簡要評析:學生學習了“口”字之后,我讓學生自學其余的十一個生字,這時采用分小組學習、討論,讓學生能充分的進行合作、探究的學習,這個過程是最重要的,新課程的新課標就非常提倡學生能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所以這是本節課的重點,要特別注意指導孩子們去認識漢字的奇妙,并且知道可以通過很多途徑去識字、記字。比如:可以通過拼讀音節認記;可以通過相似的漢字認記;可以通過它所表示的實物認記;通過古文字演變來認記。
5、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問:你會認哪個字?你是怎樣記住它的?
教師隨機指導難認的字:
小鳥不能沒眼睛,所以“鳥”字頭上有一點;兔子長著短尾巴,豎彎勾上有一點,兔子除了長著短尾巴外,頭上還有一對長耳朵,所以“兔”字頭上還有角。指導認識角字頭“ ”
6、指導再讀認這十二個生字。
7、給生字分類:
教師指導:剛才同學們學習的這十二個字,我們可以幫它們歸歸類,比如:“日、月、火”屬于天體和現象(日、月屬于天體,火是自然現象);那么 “口、耳、目”都是什么類?(人的臉部器官)“羊、鳥、兔”是什么類?(動物)“木、禾、竹”是什么類?(植物)
簡要評析:對學生進行此類分類訓練,是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初步認識,由此讓學生初步了解漢語的分類,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