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說課稿
一、說教材
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講述的是國王用一種獨特的方法選繼承人:誰能用種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誰就是他的繼承人。規定的日子到了,手捧空花盆的雄日成為繼承人。這是為什么呢?故事懸念迭生,引人入勝。不讀到故事的最后,就不能解開謎團,原來,“我發給你們的花種都是煮熟了的。”多么生動的故事啊!
這個故事在成年人看來,含義一目了然:誠實的品質最可貴。但是,讓一年級的孩子來讀這個故事,他們未必輕而易舉就能讀明白,因為如果學生不了解種子是怎樣發芽的,以及煮過的種子不會發芽這些自然常識,便無法體會故事的內涵,就不能真正懂得國王為什么選雄日做繼承人。因此,課前可以布置學生完成一次實踐活動:種兩;ǚN,其中一粒要煮熟以后再種。然后,觀察這兩;ǚN的生長情況,看看有何不同。突破了這個難點,再閱讀、感悟,文章的內容學生就更易于接受了。
針對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閱讀之后,我把本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盆、位”等12個生字。會寫“分、要”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復述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朗讀感悟與合作探究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知道誠實是人的美德,愿意做一個誠實的人。
學習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的寓意。愿意做一個誠實的人。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生字卡片。
學生準備:讀通課文,自主識字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由于這篇課文寓意比較深刻,而教師的一味講解是無法代替學生的理解的,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朗讀感悟、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于是在教學中,我便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以文中人物的角色進入故事當中,通過角色朗讀課文,感悟故事中蘊含的寓意。再通過合作探究,分析故事人物的心理活動,進一步把握人物心理活動。在這堂課中,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三、說學法
1、學生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如果學生不了解種子是怎樣發芽的,以及煮過的種子不會發芽這些自然常識,便無法體會故事的內涵,就不能真正懂得國王為什么選雄日做繼承人。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這一常識,便需要在課堂上引導他們聯系他們的生活實際,創設他們熟悉的生活情景,幫助他們理解內容,感悟其中蘊含的道理。
我所執教的班級的學生學習基礎不是很好,閱讀能力也比較差。但是有一部分學生有表達的自信心,能積極參加討論發表自己稚嫩的見解。個別學生則缺乏自信,較為膽怯,學習的主動意識不夠,對意愿的表達較為模糊。
2、定學法
根據我班學生情況,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識水平,因此確定運用“自主讀——選擇讀——朗讀感悟”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能領悟課文的情境和主要內容,而且能培養他們熟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