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說課稿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課是一年級下冊的講讀課文。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講訴的是國王用一種獨特的方法選繼承人:誰能用種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誰就是他的繼承人。規定的日子到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雄日成了繼承人。這是為什么呢?故事懸念迭生,引人入勝。在課文的結尾揭開了迷團:原來國王發給大家的種子是煮熟了的。這個故事在成年人看來,蘊涵的道理一目了然:誠實的品質最可貴。但是,讓一年級的孩子們來讀這個故事就未必能輕而易舉地讀明白這個道理。因為他們不了解種子是怎么發芽的,種子發芽需要什么條件,以及煮熟的種子不會發芽這些自然常識,便無法體會故事所蘊涵的道理,就不能真正懂得國王為什么選雄日做繼承人。因此,在課前我們應該先讓學生去了解一些種子發芽需要哪些條件的知識;家里養花的,和家長一起參與種花和養花,為學習本課做一點課前的鋪墊。
這篇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篇幅較長,有些句子比較難讀。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是感悟和理解的基礎。我覺得課前的預習工作是相當重要的。每上一篇新課前,我總要讓學生讀上3到5遍,心里有點底。這課也不例外。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1、認識“盆”、“位”等12個生字,會寫“分”、“要”等6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復述課文。3、知道誠實是人的美德,愿意做一個誠實的人。
這篇課文的教學時間我覺得安排3課時比較合理。第一課時的學習重點是:1、識記12個生字,劃出帶有生字的詞語;2、讀通課文,讀好一些長句(1、國王吩咐大臣/給全國的每個孩子發一些花種。2、許許多多的孩子/捧著盛開著鮮花的花盆/擁上街頭。3、雄日/把花種不發芽的經過/告訴了國王。)3、朗讀理解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理解“繼承人、吩咐”兩個詞語的意思,并知道國王選繼承人的要求是什么?學著國王的樣子來宣布一下這道命令。第二課時的學習重點是課文的2、3、4自然段,朗讀理解文中的幾個詞語和句子,知道雄日手捧著空花盆并不是他不認真種花,而是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種的,并明白國王為什么要選雄日做繼承人,懂得故事所蘊涵的道理:誠實是最可貴的品質。第三課時重點是寫字教學以及習題的訓練。
下面我想具體說一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字詞,直奔焦點。
1、讀課題,讀準“捧、盆”的音。
2、隨詞語復習課文的主要內容。
認讀:挑選、宣布、王位、花種(種花)、盛開、一盆花(一盆盆花)、煮熟、發芽。
(挑選:課文中國王要挑選什么?)
(宣布:國王宣布了一道什么命令?)
(王位:最后誰繼承王位?)
(花種:交換位置還能讀嗎?種花)
(一盆花、一盆盆花:這兩個詞一樣嗎?怎么不一樣?)
【這里通過詞語的復習來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我覺得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可以起到一舉兩得的作用。】
3、貼圖片:國王來了,看到一盆盆盛開的鮮花,表情是怎么樣的?(貼出一絲表情也沒有的國王頭像。)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找出與國王表情相應的句子。
看到雄日的空花盆呢?(貼出高興的國王頭像圖。)再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找出與國王表情相應的句子。
(二) 聚焦“盛開著鮮花的花盆”,理解國王為什么“臉上沒有一絲高興的表情”。出示:國王從孩子們的面前走過,看著一盆盆鮮花,臉上沒有一絲高興
的表情。
讀好這句話,理解 “一絲” 這個詞語的意思。討論:這一天,展現在國王面前的是成千上萬盆鮮艷奪目、芳香撲鼻的鮮花,誰見了都會喜歡啊!可偏偏國王臉上卻沒有一絲高興的表情,這是為什么?國王會怎么想?
【教學理念:挖掘語言訓練點,進行思維和語言表達的訓練。本文留有的空白有好幾處,這里是我設計的第一個讓學生想象和語言訓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