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文本 引發共鳴──《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課時說課設計
一、說教材:《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緊扣本單元好孩子、好品質的專題,課文以小學生喜歡的童話故事的形式,在國王用獨特的方法選繼承人的情節中,讓學生明白誠實的品質最可貴。故事中所留空白點較多,有利于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雖然是一個重在說理的老故事,但懸念迭生,引人入勝,學生喜歡,能較好地引領學生的價值觀。
二、說學生:
一年級的學生最愛在游戲中學習。在平時的教學中,每次以游戲的形式安排的學習內容,我班學生都很喜歡。他們還愛聽故事,大多也能自主地讀懂簡單的童話故事。雖然課文中的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的距離,但讓他們明白本課蘊含的涵義:誠實的品質最可貴并不是很難。但要做到銘記在心并指導自己的行動,有一定的難度。但只要引導得當,學生還是會融入文本,與文中的思想情感引發共鳴的。學生年齡尚小,可能對煮熟的種子不能發芽的自然常識還不太懂,課前應進行適當的引導。
三、教學目標:
我計劃用兩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第一課時主要是初讀課文、讀懂意思、識記生字、指導寫字、練習復述課文。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
根據課堂教學要為學生終生發展的理念、學生的特點,結合本課的教學實際,我把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知目標:復習字詞,會寫“分、要”等2個生字。
2、技能目標:理解鞏固課文內容,懂得“一絲”等新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知道誠實是人的美德,愿意做一個誠實的人。
一堂語文課并不在簡單地認識字、詞、句,了解文章的內容、大意,而在于教才背后說隱藏的意義世界,本課的要傳達的主要信息就是誠實,所以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讓學生感受人物,知道誠實是一種美德。現在社會中的小孩信息來源非常豐富,多元的社會幫助他們樹立了不同的價值觀,誠實有時并不是他們特別認可的生活態度,所以我認為讓學生愿意做一個誠實的人應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策略:
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中得到語文素質的全面發展,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功能。為了凸顯這一功能,我把以“情”為基礎,以“悟”為線索確定為本堂課的基本設計思路。
為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精神,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游戲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談話教學法。教是為了不教,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教學才有實效性,才有可能向著不教的境界發展。為了學生能自主學習,我確定以“探究法、體驗法、朗讀法”為主要學習方法。
為了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體現教學理念,第二課時我主要設計了游戲激趣、復習字詞──直奔重點 理解文本 ──角色轉化 加深體驗──總結全文讀出自己──指導寫字五個環節。
1、游戲激趣 復習字詞。
崔巒老師說過:“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真實、扎實、樸實,同時要培植每個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自信心,要千方百計使每個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看到自己的進步、能力和潛力。期待自己獲得更大的成功,這是學好語文不竭的動力。”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進行扎實的語文訓練很重要,但一定要在有趣的學習情境中,才會學得輕松、自信、有效。所以新課伊始,我便設計了”笨笨豬當老師“的游戲,讓學生復習字詞,說句子,乘勢也讓學生當當小老師帶同學讀生字。學生喜歡這樣的游戲,他們會玩得很投入。在這種氛圍中,他們也會很快進入學習狀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