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小公雞》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我以《快樂的小公雞》一課進行教學研究,通過備課、試講、講課以及課后各位老師的評價,使得我在這一次對于低年段的語文教學有更深入的理解。一堂課下來,有很多的收獲。
反思整個課堂,有很多還需加強的地方:
1、問題設計的價值性:在“創境引思,目標定向”環節中我拋出一個“除了這些,在這節語文課上你還想掌握哪些知識呢?”我覺得這個問題比較抽象,對于一年級的孩子很難理解,而且和前面的有重復,其實可以完全將這個省掉,另外在“試讀感知,自主識字”方面我問了“剛才誰遇到了困難,你是怎么解決的?”這個問題之后出現冷場,孩子此時此刻可能有三種情況:一是真的沒有什么困難,二是有困難但是沒有解決的方法,三是有困難但是覺得說出來很丟臉不愿說。如果將問題換一種方式可能收到的效果會更好,比如:同學們,讀了這個故事以后在生字和詞語上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嗎?我們一起來解決。這樣可以順勢遷移到字詞理解上來,和后面的生字游戲聯系起來。
2、凸顯課堂主線:雖然整節課圍繞“幫助”展開,但是這條主線不明朗。在各個環節問題的設計上還可以突出一些。比如在“深讀交流,探究體驗” 中可以設計“哪些東西接受了幫助,接受幫助之后他們有什么變化?”這樣既凸顯了“幫助”這條主線,又拓展了孩子的思維和想象的空間。
3、指導朗讀重點:其實這篇課文可以在疑問句上下功夫進行朗讀訓練的指導不用每一次對話都涉及到。可以圍繞“怎樣才能快樂呢?”“爸爸做什么事最快樂?” “為什么青蛙哥哥、老牛爺爺、蜜蜂姐姐說得不一樣呢?”這三句話展開,從而突出朗讀的重點,學生的感悟也會更明顯。
因為學生的精彩回答使得課堂更有活力,成為課堂的一個亮點:
1、比如在第三個環節“深讀交流,探究體驗”時,一個學生提出質疑“為什么花叢的叢不是從前的從呢?”這時我沒有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打斷它而是順勢讓學生來說,沒想到學生的回答讓我們大吃一驚,其精彩遠遠超過了老師的講。還有一個同學對“報時”提出質疑時,同樣也讓學生來說。因為學生的視角是一樣的,而作為老師有可能在講解的時候帶有成人的思維和理解。
2、生字游戲“送生字寶寶回家“這一個環節,設計的時候將“幫助”的潛在意義在含在里面了。首先是呼喚生字,將他們叫回來,檢查學生的生字掌握情況,其次就是設計尋找密碼環節(其實就是詞語分類教學),請同學們幫助生字寶寶找回密碼(而密碼就是這些詞語分類的名稱)這個有兩重目的:一是讓學生發現規律,另外一個是讓學生在幫助生字寶寶找密碼的時候體會“幫助”的快樂。
《快樂的小公雞》教學反思
學校要求每位老師上一節錄像課,以此記錄孩子們學習過程中的“備學——交流——提升”,我選擇了教材16單元“快樂”主題中的《小公雞的快樂》。課文說的是一只小公雞整天沒事做,心里很苦惱,但是通過它不斷地請教,終于明白了助人為樂的道理,從而自己也成長為一只快樂的小公雞。從我本心來說,很愿意展示給大家一個完整的課堂,但是總是考慮到孩子們的交流還沒有達到最佳的狀態,因此,我選擇了呈現孩子們自主學習的備學環節,并在備學環節中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希望孩子們在自己先學的備學過程中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