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事最快樂》說課設計 3份
5.遷移延伸法。在讀完課文后,創設一個說話的情境,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課文內容的再創造,并以正確的句式規范學生的語言,促進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然后結合自己談談想法和做法,學以致用。讓學生主動地說,準確地說,流利地說,生動地說,使語言訓練與知識鞏固、情感體驗相得益彰。
(二)學法:
根據課文的內容和要求,可讓學生采用“圖文結合,看一看,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議一議”的方法學習本課。先讓學生看課文動畫,再讀讀課文,邊讀邊想,體驗感悟,發表自己的見解。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他們采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在小組合作中演演、讀讀、賽賽、說說、議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感受到學習語文也是快樂的。
三、說教學程序
(一)第一課時: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先出示注音詞卡“快樂”,讓學生準確認讀。提問:“你們有哪些快樂的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作出自由的回答。接著,畫面出示一只小青蛙和一個大大的問號:“你們看,這兒有一只小青蛙,也在想著這樣一個問題,做什么事最快樂呢?” 畫面出示課題。師微笑說:“讓我們跟著小青蛙一起去找答案吧!”
2、動畫感知,初讀課文
接著就讓學生觀看課文的動畫,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感知,同時也為接下來的朗讀課文作了一個示范。欣賞完動畫,就讓學生初讀課文。在初讀課文前提出要求:①借讀拼音,讀準生字的音。②目視雙行,不添字不漏字,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③看漢字讀通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些什么內容。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朗讀時間。然后檢查初讀情況,出示一些生字詞卡,和幾句長句子,指導學生把它們讀準讀通。
通過讀書,不僅使學生初步認識了生字,掃除了閱讀障礙,而且使他們了解了課文的內容。
3、識記生字,指導寫字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意教給識字方法。”認讀完生字以后,讓學生找找哪些字自己已經認識了,讓學生當“小老師”,說說自己是怎么認識的,介紹給大家,像“做”、“樂”。也可讓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識記字形的方法,如“熟字帶生字”、“部件加減法”、“換一換”等,像“叢” “快”“別”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記。總之,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的思維創造。這樣,避免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又利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辨析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最后指導寫字,督促習慣。
(二)第二課時:
1、復習導入,進入新課
先板書課題,老師提問:“‘做什么事最快樂’這個問題是誰提出來的?”“那小青蛙找到答案了嗎?”“他去向誰找答案了?”在學生的回答中,逐個出現啄木鳥、水牛、蜜蜂的畫面,相機板書。這樣由課題引出問題,由問題引出課文內容,既復習了上一課所了解的內容,又自然地引入了新的學習,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2、讀感悟,表演朗讀
(1)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差異,我們應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進行學習。這樣就避免了千篇一律,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的慣例,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文的2、3、4小節內容結構相似,我便設計讓學生從畫面的圖片中選一種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到課文中去找出相關的小節,自由讀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然后以第一個學生的回答為例進行重點指導。如啄木鳥一段,引導學生想象:啄木鳥幫大樹捉蟲子,大樹會說些什么呢?啄木鳥心里會怎么想?讓學生體會到“捉蟲子最快樂”的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