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事最快樂》說課設計 3份
(2)這篇課文以對話為主,要指導學生讀好對話,讀出人物說話時的不同語氣。在指導朗讀前,先讓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一下,該怎樣讀好對話,這些人物分別該以什么樣的語氣來讀。教師相機點撥:要注意人物的不同身份,如啄木鳥是“叔叔”,水牛是“爺爺”,蜜蜂是“妹妹”,朗讀的語氣要符合他們的身份。然后讓學生自由練習,嘗試朗讀。鼓勵他們擁有獨特的感受,發表不同的見解,讀出自己的感悟,獲得情感的體驗。教師要重視運用評價激勵手段,對學生的讀書要滿腔熱情地給予鼓勵,讓他們敢讀、想讀、會讀。鼓勵學生站起來說:“我能讀得比他好。”跟同學比賽,向老師挑戰,使學生在一種融洽而又帶有競爭的氛圍里搶著讀書,力爭讀好。
(3)接下來畫面出示第五、六兩小節課文和插圖,引導學生進入角色,把自己當成那個迷惑不解的小青蛙,讀好小青蛙的問話。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結尾,又是全文的難點部分。先指導學生練讀媽媽的語氣,然后再問:“你讀了媽媽的話,懂得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話來告訴小青蛙嗎?”由于有了前文學習的鋪墊,學生對于青蛙媽媽的這段話,也就不難理解了。這里讓學生進入角色,各抒己見,說說自己的體會,借“告訴小青蛙”,與小青蛙親密對話,這種學生喜愛的方式,既化解了課文的難點,又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④新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的閱讀提出了“正確、流利、有感情”這三方面的訓練要求。我們要在課堂上創設一種寬松、和諧、愉快的朗讀氛圍,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學生的表現欲,讓語文課堂成為他們自我表現的舞臺,讓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朗讀,提高朗讀水平。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我采用了“朗讀比賽”這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讓學生四人小組自由準備,互相合作,可以采用自己喜歡或者小組成員最擅長的方式,繪聲繪色的朗讀、對話表演、配動作表演讀等,小組長分配角色,先自由練習幾分鐘,然后小組間展開朗讀競賽,評出“最佳小演員”、“最佳拍檔”、“大大方方獎”、“團結合作獎”,讓學生既學會了朗讀,又品嘗到了成功的快樂。
3、遷移運用,仿文說話。
加強“說”的訓練,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學就是教給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知,并使學習成為一種思考活動。”得法于課內,延伸于課外,提高語文實踐能力,這是語文教學應追求的至高境界,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好辦法。到這里,我便設計了這樣一段話:“小朋友們讀得真好,你們一定都喜歡上這些小動物了吧!除了他們,你還知道身邊有哪些小動物在做對別人有益的事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能夠舉出許多例子。這時,屏幕上出現一些小動物的圖片,同時出示一個句式:“小青蛙跳到 ,問 :‘ ?’ 說:‘ 。’”老師說:“現在請小朋友也來學做一回小作者,像課文一樣,編一段話,看哪個小朋友最聰明,說得最好。”讓學生根據句式,選一種小動物,先在小組中自由練習,再指名說。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充分的肯定。接著,在出示一句話:“小青蛙摸了摸頭,高興地說:‘哈哈,我知道了。’”讓學生自由地說,盡情地說,使他們明白小青蛙幫莊稼捉害蟲,也是快樂的事。最后老師說:“這些小動物每天都在辛勤地勞動,幫別人做事,過得很快樂。那么,小朋友,你認為你做什么事是最快樂呢?”出示句式:“我(在哪里)(做什么)最快樂。”讓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然后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