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事最快樂》說課設計 3份
這樣,讓學生在“學文悟理”的基礎上,“仿文說話”,牢固地建立了知識結構,既發展了學生的說話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質,又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留足了空間,最后聯系自己的生活實踐,使學生的思想得到了洗禮,情感得到了升華。整堂課學生學得興趣盎然,語文素養也得到了提高。
4、作業設計:
1、觀察周圍的小動物們是怎樣活動的,周圍的人們是怎樣為別人著想的。
2、推薦課外閱讀《美麗的公雞》、《小泰萊莎》。
板書設計: 18、做什么事最快樂
啄木鳥 捉蟲
水牛 耕地
蜜蜂 采蜜
做對別人有用的事最快樂
[說教材]
《做什么事最快樂》是國標本蘇教版一年級下冊中的一篇童話故事。故事講的是一只小青蛙想弄清楚做什么事最快樂,分別問了啄木鳥、水牛、蜜蜂、媽媽,最終找到了答案。全文以對話的形式展開敘述,其中二、三、四自然段結構相同,適合學生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圖文并茂、富有童心童趣,形象地描繪出小青蛙尋找答案的經過,就像一部活的童話劇。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話時的不同語氣。
2、認識到做對別人有用的事最快樂,學會關心別人。
二、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結合啄木鳥、水牛、蜜蜂的話來理解媽媽的話:“做對別人有用的事,你就會覺得最快樂!
三、教學準備
1、準備頭飾。(小青蛙、媽媽、啄木鳥、水牛、蜜蜂)
2、情境圖。
[說教法學法]
一、創設情境
1、低年級學生往往通過感性認識獲得表象,運用表象進行“形象思維”,因而創設故事情境在教學中十分必要,它讓學生從感受形象開始學習,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
2、本文是一個情境性很強的童話故事,而且圖文并茂,根據這一教學特點,可運用音樂渲染情境,用圖畫再現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使學生把握情境,進入角色,興趣盎然。
二、自主合作學習
1、自主性
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就應該讓學生擁有充分的自主選擇的權利。因此教學中,應由教師的“指令性”轉變為學生的“選擇性”,建立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選擇的新機制。例如:合作伙伴的選擇、角色扮演的選擇、練習內容的選擇、作業形式的選擇等等。
2、合作性
良好的學習氣氛能激發學生莫大的學習熱情。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合作伙伴之后,能較自由、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個性存在著差異,再加上個體選擇又存在著差異,生生互動、優勢互補,必然使學習形式不斷豐富,學習內容不斷充實,從而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愉悅地完成學習目標。
[談教學設想]
本課的教學就是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借助插圖、頭飾等手段,引導學生進入課文角色,從而認識到做對別人有用的事最快樂。在教學時,教師該如何組織好教學來突破這個難點呢?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與其教師細致地分析講解,不如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應少講、精講,留給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讀書和思考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對孿生姐妹。邊讀邊思,邊思邊讀,入情入境,領悟語言表達之精妙,獲得情感體驗之愉悅,這是熟讀精思所帶來的無窮樂趣。教師要敢于放手,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去自由、充分地讀書,并不失時機地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深入到具體的語文情境中去讀讀、想想、演演、悟悟。同時,低年級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就得讓學生在朗讀實踐中去鍛煉,逐漸學會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