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事最快樂》說課設計 3份
三、說教法
從本課是一篇童話的特點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教學時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
四、說教具準備
課文配套掛圖四張,多媒體動畫,錄音磁帶。
五、說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時間為二課時,第一課時主要進行生字教學。下面詳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
1、復習檢查
通過檢查生字詞的掌握以及課文個別朗讀的情況,從而達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2、創設情境,理解課文
教師通過圖畫、音樂和文字語言描述,再現教材的情景,就會給學生以強烈的真實感,較快的把學生帶入智力發展的最近區,在情境教學中學生既觀察、感受又思維、表達,使大腦兩半球交替興奮,為充分挖掘大腦潛力創造了條件。
為了達到預期目標,安排以下幾個步驟:
(1)談話導入,創設情境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朋友——小青蛙,它有一個問題想不明白,想請小朋友幫忙,大家想不想幫助它?
經過這么一問,學生的注意力自然會集中起來,把學生領入故事中,激發他們學習探究的愿望。
(2)綜合運用圖畫、錄音、語言再創情境
由于本課二、三、四自然節結構相同,故教師可以重點指導學習第二自然段,其余各段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
教師出示第一幅圖,讓學生明白小青蛙向誰提問,弄清楚了一個什么問題。總結讀書方法,出示其余掛圖,讓學生自主學習,可以自由組合,自己學習第三、四自然段。學生自學后教師檢查,學生是否知道水牛、蜜蜂覺得做什么事最快樂。
指導朗讀,在讀中感悟。朗讀的語氣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結合課文插圖,想象啄木鳥捉蟲、老牛耕地、蜜蜂采蜜時的繁忙景象,感受他們勞動時的快樂心情,讀出自己的感受。
引導學生進入課文角色,把自己當成那個迷惑不解的小青蛙,讀好小青蛙的問話。第六自然段是本課的難點,在充分理解前幾段的基礎上,讓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媽媽的話。理解做對別人有用的事最快樂。
在理解重點句子時,根據創設的情景,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學生往往為此而興奮不已,學生情緒為之高漲,進入了一個高潮。學生的學就樂在其中,悟也在其中。
3、朗讀訓練
一年級學生的朗讀需要重點指導,讓學生在讀書前聽錄音,體會不同的人物應如何說話,體會人物的情感,加深對課文的認識。可用多媒體動畫扶助,請學生為動畫配音。
針對小學生好勝的心理特點設計了“賽讀奪星”這一環節,使教學再次進入一個小高潮。
比賽規則是:讓學生自由選擇角色分組,通過個別,小組,大組比賽的方式,比一比那些同學能準確、有感情的朗讀人物對話,激發參與的積極性,滿足求勝的欲望。
4、表演內化
此時,教師可以趁熱打鐵,組織學生表演故事。由于一年級學生表演能力有限,故不必要求太高。只要把語言文字通過頭腦中的動物表象運用形體動作和語調音色表達出來即可。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組合,根據自己的聯想,運用外顯的、自己喜歡的動作來更好的表現課文內容,體會課文含義,請個別小組上臺表演,評比感情是否投入,動作是否和諧,語言是否流暢,想象是否合理,最后教師可以參與到其中一起表演。
5、遷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