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兩個寶》教學案例和后記
《人有兩個寶》(蘇教版第一冊,第一篇課文)是根據陶行知的《手腦相長歌》改寫的一首兒歌。本課語言樸實無華,內容通俗易懂。符合兒童的口語習慣,便于背誦。這篇課文是一年級學生學習的第一篇課文,所以在學習的時候要幫助學生在大腦中建立課文的整體概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寓教于樂,讓學生喜歡語文這門學科。一、導入環節
在教學本課的時候我是從課題入手的,《人有兩個寶》高度的概括了這首詩的主要內容。讓學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都是我們的雙手和大腦來完成的。我采用謎語導入:一棵樹兩個杈,一個杈上五個芽?讓學生思考揭開謎底。在以前的教學中沒有采用謎語導入法,所以我不知道該如何慢慢地引導學生去思考。回答對的學生,讀音還是錯誤的,把“手”讀成了“平舌音”。當我出示課題:1.人有兩個寶時。師:小朋友們,你們看到這個課題
,你有什么問題呢?生:我知道是雙手和大腦。因為第一次學習課文,讓學生不會從課題中質疑,提出自己的問題?我認為學生會回答:人有哪兩個寶?遇到課堂出現沒有預設到的情況,我不能機智的去處理。只能采取置之不理消極的態度。以后在備課的時候要更多的考慮到學生的特點。我在教學導入這個環節時,感覺課堂生成不是很理想。沒有真正的用游戲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
因為是學生學習的第一節語文課,所以要教課文里出現的標點符號,“,”和“。”讓學生明白標點符號的作用,并能正確說出本課有幾句話組成。以下的教學就是分句學習漢字的讀音。學習漢字的讀音時,我主要是采用出示漢字圖片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先讀音,后組詞。然后用開火車的形式檢查學生的讀音情況。在和學生玩開火車游戲的時候學生的積極性特別的高。一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要不停的組織教學。而初入學兒童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在課堂稍加些游戲,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學習本課時想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如: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同桌讀的形式來朗讀課文。讓學生從讀中理解字詞,體會句子的意思,領悟道理。由于在學生學習生字的讀音時花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就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開展讀書這個環節。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應該合理的分配時間上的安排。讓每位學生參加到讀書這個環節中來。
三、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學習生字。
1. 直觀形象,加深記憶。
因為低年級的孩子,他們的思維主要是以直觀形象的具體思維為主.在教學生記憶漢字的時候,可以借助日常生活的具體事物來幫助他們記憶字形。我在《有人兩個寶》第一課時教了三個生字。“人,個,大”。在教“個”時,我給學生編了一個口訣:人字頭像把傘,傘把子不想連。這個口訣具體的描繪了“個”的字形,與現實生活中傘的相似之處。用具體的事物來幫助學生記憶字形。不僅速度快,而且字形記得準。比如:傘把子不相連,就是說人字頭和下面的一豎不要相連。
2. 以舊輔新,以新帶舊。
學生掌握新知的過程是很快的,同樣他的遺忘速度也是相對應的。這是低年級兒童的遺忘規律,要克服遺忘,我覺得“反復”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所謂的反復就是要讓那些學過的字經常回到新課當中。比如: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人,大,個”這三個字都有相同的部分就是“人”,可以幫助學生用已經學過的字來學習新字。比如在學習“大”時。師:大,有哪三個筆畫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