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兩個寶教學反思
人有兩個寶教學反思
《人有兩個寶》這首兒歌是根據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手腦相長歌》改寫的,主要講了雙手和大腦的重要性,指出只有手腦相長,才能有所發明創造。這是學生接觸的第一篇課文,針對一年級學生易于接受、理解具體、形象、直觀的東西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不是索然無味地解釋,而是將課文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加強了語文與生活的溝通。如讓學生說說“大人的雙手會做什么?”、“小朋友的雙手會做什么?”、“自己做事時大腦會想些什么?”、“誰用雙手和大腦創造了什么新東西?”、“自己用雙手和大腦創造了什么新東西?”這幾個問題都以學生的主體經驗為基本點,強調學生主體的感受與體驗,幫學生具體化、個性化地來理解感悟課文,既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內化,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學生剛接觸漢字,而且識字數量多,易混淆,給學生識字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指導學生觀察、思考、聯系生活等方式使學生主動認識生字,讓學生對漢字感興趣,樂于識字,主動識字。這一課中有許多的形近字,教學時我注意指導學生用比較的方法進行識字,如“大─太”、“人─八”。這樣,不僅學習了新字,又復習了學過的字。這節課也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特別是朗讀課文不夠到位。雖然在課上指導學生多次朗讀,而且在老師范讀后,學生也能仿讀,但后鼻音的字仍有很多學生讀不到位。
《人有兩個寶》教學反思: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完了拼音、認識了部分生字,閱讀了幾篇小韻文之后學習的第一篇課文。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意在課堂中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如學生已會讀課文中的生字和生詞、課文能讀通后,請他讀給小組內的小伙伴聽,其他同學要注意聽,幫他指出讀得不對的地方,并幫他改正。學習生字“人、個、大”時,請小組討論這三個字中的“人”在寫時有什么變化,雖然有些小組由于合作意識不強,而導致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我想這也很正常,以后只要合作得多了,他們也就會越來越默契,這樣還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人有兩個寶》教學反思
《人有兩個寶》是我們一年級上冊教材中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首根據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手腦相長歌》改寫的兒歌,主要講了雙手和大腦的重要性,指出只有手腦相長,才能有所發明創造。課文語言通俗,寓意豐富。第一句先講了人有哪兩個寶;第二句講了這兩個寶的作用;第三句說明只有把這兩個寶結合起來,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課文配有插圖,幫助兒童理解兒歌內容,形象易懂。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以一個組織、引導者的身份,引導學生在讀中質疑,讓學生主動發現,積極探究。在揭示課題后,我圍繞課題引導學生進行質疑“人到底有哪兩寶呢?”,讓學生進入文本尋找答案,學生讀了第一句后很快就找到了答案:雙手和大腦,一下子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很是興奮,學習熱情高漲。于是我趁勝追擊,層層推進“為什么說它們是寶?”、“我們怎樣用這兩個寶?”,學生帶著強烈的探究欲望認真地自讀課文。學生在尋求問題的解答中,漸次將課堂教學推向深入,過自由朗讀,小組比賽讀等方式讓孩子們理解課文,掌握課文內容。本節課的課堂氣氛特別活躍,同學們的積極性都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