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姑娘的信教學實錄
生——蟈蟈、螞蟻、農民伯伯、小燕子……
[點評:這樣操作旨在讓學生更多地了解秋盡冬來之際動物的生活習性,是對他們課外知識的一種補充,也是為了滿足孩子無限的求知欲,更好地激發他們探求知識的欲望。]
學習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體驗
師:因為秋姑娘有整整一年沒見到自己的朋友了,所以她給朋友們送上了美好的祝福。
師:我們小朋友也有很長時間沒見到我們幼兒園的朋友或不在身邊的親人了,想不想把祝福送給他們,你們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師:就讓我們把對朋友、對親人的祝福寫在楓葉信上吧!
[點評:文本給我們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為語文課程的實踐者和操作者,我們不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配樂寫信師:寫好的同學可以把你的祝福讀給你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讓他們幫你改一改,最后選幾封好的上臺讀一讀。
師:下面我們就來聽一聽各小組美好的祝福。
找生上臺讀信
師:如果他讀得好,就給他點掌聲,讓他把信投進大信封里。
課堂在音樂聲中結束
師:就讓我們把這一封封帶著秋姑娘的祝福、也帶著我們祝愿的信,投進大信封里寄走吧。
[總評:《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以讀為本,自讀自悟”這是新理念所折射出的新的教學法。把“讀”貫穿于整堂課中,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結合師生的評議,讓學生與語言多次面對面的接觸,品嘗語言的“原汁原味”,領悟課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在反復朗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自己的體驗、感受,用自己的有聲語言盡情地表達出來!
教材分析:這是一篇科普童話故事,它用秋姑娘寫信的形式介紹了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備食物、樹木裹上稻草準備安全越冬的知識。文章語言生動活潑,在閱讀的同時使人感到秋姑娘對大雁、青蛙、松鼠、小樹的關懷和體貼。
設計理念: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設計時我把以讀悟情的情感價值為目標,讓孩子在讀中感受秋姑娘對朋友細膩真切的關愛,在反復誦讀中讓學生與秋姑娘美好的心靈交匯,從而讓孩子們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的道理。同時,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拓展內容,開發課程資源,為孩子展示潛質潛能和語言實踐打開廣闊的空間,使課堂教學更為自主、更為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