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音樂《樹葉兒飄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唱《樹葉兒飄飄》這首歌,能用優美、動聽的歌聲表達對秋田的喜愛之情,參與對
歌曲的創造、表現和體驗,在“視、聽、想、唱、動”等綜合音樂活動中感受秋天的美麗
。
2、引導學生在聆聽中感受、在活動中表現、在創編中發展。
3、讓學生初步掌握和認識全音符。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抒情美好的聲音表達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切分音、全音符以及長音等節奏的正確掌握。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自制打擊樂器沙球、樹葉、電子琴、紗巾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1、(出示一幅圖片)師:你覺得這幅圖片,展示的是哪個季節的風景?為什么?
生:秋天, 因為樹葉黃了,并且從樹上落下來了。
師:是啊,伴隨著第一片變黃的樹葉從樹上落下,秋天就悄悄的來到了我們身邊。你能模
仿下樹葉落下的聲音嗎?
生:沙沙沙、嘩啦啦……
二、音樂律動:
[過渡語]:你聽,那隨風飛舞的樹葉在和我們說悄悄話呢?
1、思考:小樹葉它是怎樣說話的呢?誰來學學?
2、聲響模仿:聽聽,小樹葉是怎樣對老師說的呢?(看課件樹葉飄落的畫面)
學生模仿小樹葉飄落的聲音:沙 沙 沙沙 0
3、思考并動一動:小樹葉飄落的時候它是什么樣子的?大風中的小樹葉發出的是什么樣
的聲音?小風中的樹葉呢?
4、律動:隨著音樂來表現風中的小樹葉。(動畫:飄落的小樹葉)
三、創設情境:
1、出示課件動畫,樹葉兒飄落的畫面。
師:樹葉兒飄飄,飄到了天空,你們猜猜,誰看見了呢?(燕子)
請一位學生來模仿燕子飛翔的動作。
2、朗誦并律動表現。。
教師有感情地朗誦:樹葉兒飄飄,蕩到天空。(學生接口朗誦:燕子看見了,銜在嘴中)
。
3、以次類推,分別觀看螞蟻、小魚的動畫畫面,請學生模仿動物的動作,師生采用接口
朗誦的形式熟悉歌詞。
四、學習新歌
[過渡語]:同學們,飄落地樹葉給燕子、螞蟻、小魚們帶去了什么呢?我們聽聽歌曲就知
道了。
1、聽錄音范唱(課件動畫),學生并聽音樂并隨著晃動身體。
2、學生聽后各抒己件,熟悉歌詞。
3、揭題。
師:樹爺爺可真是個無私奉獻的老爺爺啊,給小動物帶來了多大的快樂!這首歌曲的名
字叫《樹葉兒飄飄》。(大屏幕出示課題,歌詞)。
4、教師有感情的范唱歌曲,學生了解歌曲的內容。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講述,從中提取出關鍵詞,貼在黑板上,幫助學生記憶歌詞。)
蕩 天空 燕子 銜 寫 請 到南方去過冬
落 草叢 螞蟻 抬 送 讓 去冬眠做好夢
落 水中 小魚 頂 贈 叫 下雨天看風景
5、熟悉歌詞,師帶領學生有節奏的朗讀歌詞。
(師生接龍,主要解決切分節奏這個難點。)
6、學唱歌曲
師:這么美的歌詞,想必唱起來會很好聽吧!你愿意輕輕的唱一唱嗎?
【再次播放歌曲,學生在心中輕輕哼唱,熟悉旋律,唱完后問是否有不會唱的地方,若有
,則可以找班級中會唱的同學當小老師,進行教唱解決,若沒有,則跟著鋼琴進行演唱。
】
7、學唱簡譜
師:大家唱的真美,這么好聽的歌是由哪些美妙音符組成的呢,一起來唱唱看,好嗎?
(師帶領學生輕聲哼唱簡譜,對知識點進行講解。若一次沒有完整學唱,則再進行一次)
8、歌曲處理并表演。
(1)、師:如果你是一片小樹葉在風中飄舞,你覺得該用怎樣的聲音把這么美好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