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三年級音樂下冊第四課 《音樂會》教案
第四課 《音樂會》 (三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 聆聽《苗嶺的早晨》、《游擊隊歌》、《那不勒斯舞曲》、《匈牙利舞曲》(第五號)教學目標: 1、聆聽《苗嶺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風格的樂曲,猶如參加一切音樂會活動,感受不同的音樂作品情緒,給我們一次美的享受,并在這場音樂會中,能聽辨各種獨奏樂器的音色。2、聽辨樂器,選擇曲名與畫面練習。教學重點、難點: 熟悉樂器的音色及種類課件準備: 課件圖片等
教 學 流 程
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導入1、播放《游擊隊歌》和《苗嶺的早晨》的第一名音響。2、設問:你能聽辨出兩首作品的片段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3、揭示作品的名稱及演奏器樂的名稱。2、學生說說。通過這四首樂曲的欣賞,讓學生感受了中外不同風格的樂曲,了解了一些關于樂曲及作曲家的有關內容,還懂得了許多中外不同民族的風俗,擴大了學生的視野。二、聽《游擊隊擊歌》1、簡介作品的背景及作曲家賀綠汀。2、聆聽歌曲,出示歌譜。3、復聽歌曲。1、說說你所知道的游擊隊的故事。2、邊聽邊看歌譜。3、會吹口哨的學生可試吹,也可以跟著音樂律動。三、聽《苗嶺的早晨》1、出示《苗嶺的早晨》的圖片。2、課件播放樂曲。3、介紹樂器、口笛。1、說說看看這幅圖你能想像一下苗嶺的早晨的情景嗎?2、學生欣賞苗嶺的畫面與音樂。四、欣賞《匈牙利舞曲》1、出示圖片。2、初聽樂曲。3、聽師介紹三角琴。4、復聽樂曲。1、看圖,說曲子的情緒會是怎樣的?2、說說樂曲的主奏樂器是哪一類。4、思考:主題曲調出現了幾次?樂曲可分為幾段?速度有無變化?每段情緒有什么不一樣?五、欣賞《那不勒斯舞曲》1、講述有關《天鵝湖》的故事。2、初聽樂曲,想想:主奏樂器是什么?“吹、拉、彈”屬于哪一種。3、課件展示。1、對芭蕾舞劇的初步認識。2、邊聽邊說。3、學生欣賞芭蕾舞劇片段。六、聽辨練習1、瀏覽播放四首樂曲。3、師小結。1、小組合作,邊聽邊完成。2、校對評價。熟悉曲調,完成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嘹亮歌聲》教學目標:1.學唱歌曲《嘹亮歌聲》。2.在演唱的過程中,實踐輪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現情緒。
3.完成活動與練習(一)。
教學重點、難點:掌握輪唱的基本演唱形式。
課前準備:課件、節奏卡片等
教 學 流 程
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
新
歌
教
學1、導入:我們去山上的山谷中玩說話有什么聲音(回聲)。2、模擬回聲練習:師: 你 — 好 — |嗎o o o| o o o o‖生: o o o o |你 — 好 — |嗎o o o o‖3、演唱形式輪唱的說明。4、播放《嘹亮歌聲》。5、分別范唱一聲部和二聲部。6、播放歌曲《嘹亮歌聲》,范唱歌曲二聲部。7、再次播放歌曲的一聲部。8、教唱二聲部的最后一句歌詞。11、聽師范唱“歌從遠山——啊歌聲喲”13、師生合作唱唱歌曲,師唱一聲部。15、一學生分別分成a組、b組唱歌曲(一聲部、二聲部)。16、師指揮。17、教師評價。2、學生起立,并重復練習。3、看圖形譜想想。4、聆聽歌曲,要聽辨出有兩個聲音在唱。5、聽師范唱。6、聆聽或輕聲跟唱二聲部。7、聽音樂唱唱二聲部,做老師的回聲。8、學唱二聲的最后一句歌詞。9、完整地唱唱二聲部。10、認真聆聽歌曲一聲部。11、感受與二聲部的不同,并唱唱一聲部。12、完整地唱唱一聲部。13、生唱二聲部。14、角色互換。16、生唱:(注意要輕聲唱,要相互傾聽。17、學生評價。這一環節回聲的設計是比較有趣的,在此過程中,老師加入了動作讓學生參與當回聲,不僅讓學生覺得新鮮,還比較巧妙地解決了難點。輪唱是學生剛接觸的,是一個很大的難點部分,根據教師自己的理解,讓學生多聽多練來更好的解決這一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