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音樂下冊第七單元五十六朵花教案
第七單元五十六朵花教學目標
在教師的指導下,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唱好歌曲二聲部合唱部分。感受柯爾克孜族民歌《幸福花兒開心上》熱烈,歡快的情緒。
教學過程
1、導入
師生共同了解柯爾克孜民族的風谷習慣及音樂特點。
教師提問:誰了解柯爾克孜這個民族呀?
教師介紹:柯爾克孜族居民以從事畜牧業為主,兼營狩獵、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新中國成立前柯爾克孜族人的游牧生活還保留著氏族部落的組織形式,每個部落下有若干個家庭,是其基層生產組織。那時生產粗放、管理原始、生產力低下。如今,他們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柯爾克孜草原出了興旺景象。同學們說一說牧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們唱歌跳舞時是什么樣的心情?我們就來學唱柯爾孜族民歌《幸福花兒開心上》。
2、發聲練習。(出示歌曲合唱部分譜子分聲部聽琴模唱,為歌曲合唱部分做鋪墊。)
3、學習歌曲《幸福花兒開心上》。
(1)聽范唱,感受歌曲熱烈、歡快的情緒。
(2)進行齊唱部分的歌曲教學,解決后十六分節奏難點及唱準八分休止符。
(3)解決合唱難點:教師直接將和聲出示,先分聲部練習,再進行和聲練習。
(4)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在準確地熟唱歌曲后,啟發學生感情的投入。)
(5)完整演唱歌曲第二段。
4、歌表演。
教學評價
1、學生表現歌曲時的參與率及喜愛程度。
2、能否正確掌握歌曲的節奏及旋律。
3、能否準確地演唱合唱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朝鮮歌曲《嗯嗨呀》
教學目標
為上一節以聲樂教學為主的綜合課。在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唱熟歌曲的情況下,啟發學生設計。領唱及齊唱的演唱方式,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律動表現歌曲。了解朝鮮族人民勤勞、樂觀的性格,感受鮮明的朝鮮族民歌的特點。
教學過程
1、導入。
(1)師生共同介紹有關朝鮮族的各種知識。
(2)簡介朝鮮族人民勤勞、樂觀的特點。
(3)聽《嗯嗨呀》范唱,請同學們說一說歌曲表現了什么樣的場景。
2、學唱歌曲。
(1)學習歌曲襯詞部分。
(2)學生練習襯詞部分,教師演唱齊唱部分。
(3)完整學唱歌曲。
3、分組創編
啟發學生在唱詞部分加入打擊樂器伴奏;
進行一名同學領唱,其他同學齊唱的練習(學生自己設計不同的演唱形式)。
4、表現歌曲
教師創設豐收的田間場景,學生通過形體動作表現豐收時農民勞動的熱烈場面,隨著教師的伴奏學生集體演唱歌曲,共同感受朝鮮民歌的特點。
教學評價
1、學生的參與程度和參與率。
2、能否準確地通過領唱、齊唱形式表現歌曲情緒。
3、能否與他人合作,多種形式表現歌曲。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多種樂器形式為民樂合奏《金瓶似的小山》編配伴奏。
教學目標
西藏索有“歌舞的海洋”之稱,藏族人民能歌善舞,經常舉行有趣的篝火晚會,人們通宵達旦地歌舞狂歡,可以說“家家有舞,人人能跳”。本節課通過多種器樂形式為民樂合奏《金瓶似的小山》編配伴奏。
教學過程
1、導入
學生在歌曲《金瓶似的小山》編配伴奏
教學目標
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稱,藏族人民能歌善舞,經常舉行有趣的篝火晚會,人們通宵達旦地歌舞狂歡,可以說“家家有舞,人人能跳”,本節課通過多種器樂形式為民樂合奏《金瓶似的小山》編配伴奏。
教學過程
1、導入。
學生在歌曲《金瓶似的小山》的背景音樂中開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