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二年級音樂下冊《勞動最光榮》教案設計
榮成市實驗小學 二 年級 音樂 學科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課型
新授
課題
《勞動最光榮》
課時
1課時
設計教師
教學目標設計
1、認知目標:知道音有強弱之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理解音的強弱,采用模仿的方式分辨生活中的強音、弱音。
2、能力目標:通過聆聽《勞動最光榮》感受音樂的歡快情緒和音樂所描繪的人物形象,體會本次活動主題-愛勞動,教育學生養成愛勞動、愛觀察的習慣。
3、情感目標:能夠以不同的方式創編動作表演,體現作品的情緒,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意識,達到情感表現的目的。
教學方法設計主題式教學:全課以小兔子去勞動展示情景。小兔子搬蘿卜開始,在勞動中遇到困難一條水溝。小兔子們要克服困難,想辦法學習跳水溝技能(一腳起跳,雙腳落入“落地區”),從學習簡單地跳單雙圈動作,到跑幾步跳單雙圈來達到學習技能的地目的,從而克服困難,完成勞動任務。并在掌握技能的基礎上,創新多種跳的方法,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發展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一、組織教學:
1、 聽音樂進教室,提出律動要求,看一看哪一位小朋友模仿的最好?
2、 出示新的朋友(鈴鼓)介紹其名字
3、 引出強音、弱音
教師出示鈴鼓后,在鈴鼓上打擊一個強音,一個弱音,讓學生感受兩次敲擊的不同,聲音上有什么區別。
4、 引導學生采取不同于教師的方式在鈴鼓上表現出一個強音,一個弱音。
(講解強、弱實際上相當于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聲音大小)
5、 限制學生,任其用身體表現出強音、弱音及生活中自已所見到的強音、弱音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小組討論。
二、聆聽活動《勞動最光榮》
1、利用強弱規律的學習,考驗學生,同時去初步聆聽歌曲《勞動最光榮
《音的強弱》學習目的是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分辨理解聲音有強弱之分,教師可指示學生嘗試敲桌子、拍身體、與地面接觸等不同的方式,體驗用力敲與輕輕敲有什么不同,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聲音的強弱。
《勞動最光榮》是電影美術片《小貓釣魚》的主題歌,曾在第一次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活動中榮獲音樂作品獎,歌曲生動活潑,形象鮮明,兒童情緒油然而生,開頭由器樂引子描繪“天慢慢亮起來”,引出孩子們活潑富有生氣的歌聲。
通過聆聽《勞動最光榮》,讓學生想象其歡快的音樂情緒,結合模仿滿足低年級兒童的好動性,使學生從小建立起熱愛勞動的樂觀態度。
滿足低年級兒童的好動性
通過實際的觀察來了解認識音強弱,采取對比的方法來學習。
發散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大膽的創新。
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回想自己生活中的經歷
由知識 學習過渡到自然的鞏固應用
律動游戲,模仿教師的動作,注意節奏和動作的協調性。
認識新打擊樂器鈴鼓
感受教師敲擊鈴鼓所出現的兩同音。
學生可能出現:
(1) 聲音一個大,一個小
(2) 聲音一個強,一個弱
(3) 聲音一個輕,一個重
采取鼓勵的方式,讓學生在臺上示范給大家。
學生可能出現:
(1) 敲鼓面、鼓邦
(2) 用肘來敲擊
(3) 用腳頭來表現強音、弱音等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