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設計
榮成市實驗小學 二 年級 音樂 學科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課型
新授
課題
《出發(fā)》、《放風箏》
課時
1課時
設計教師
教學目標設計1、聽辨和感受樂曲《出發(fā)》中火車行駛的節(jié)奏,并隨音樂律動。 2、感受河北民歌《放風箏》的情緒,了解歌曲的內(nèi)容和一般特點。 3、聽辨和感受《出發(fā)》和《放風箏》在音樂表現(xiàn)手法和音樂情緒方面的差異。
4、參與多聲部節(jié)奏組合活動:《春天交響曲》。
教學方法設計本課我運用 創(chuàng)設情境法、激趣法、游戲法 聽唱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導入課題
聽樂曲《出發(fā)》,隨音樂律動
聆聽河北民歌《放風箏》。
教材分析:《出發(fā)》 1949年10月,前蘇聯(lián)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為兒童創(chuàng)作了一套兒童交響組曲《冬天的篝火》,這套樂曲共分八段,以蘇聯(lián)詩人馬爾夏克的詩句作為標題,在樂曲間通過朗誦來敘述少先隊員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發(fā)》《窗外的雪花》《冰上圓舞曲》《篝火》《行軍》《歸來》等。這是普羅科菲耶夫繼《兒童音樂》和《彼得和狼》之后,為兒童和青年創(chuàng)作的又一優(yōu)秀作品。音樂描繪更加具體,更能為兒童所喜愛。
民歌有山歌、小調(diào)、勞動號子等,《放風箏》屬小調(diào),也稱小曲。這首《放風箏》使用了江南優(yōu)秀曲牌“碼頭調(diào)”的曲調(diào),來歌唱當?shù)孛袼咨睿扔心戏降男沱愇瘢灿斜狈降乃剩瑑?nèi)柔外剛、南北交融,與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樣,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 歌曲節(jié)拍為2/4,在節(jié)奏和速度處理上十分多樣,抒情優(yōu)美,適宜用敘事與抒情相結合的中速演唱。 教學重點: 1、學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放牛放到小河邊》《郊游》 2、隨音樂《出發(fā)》或《郊游》進行表演。 1、教師將學生組織成一列或幾列長隊,仿佛是火車的車廂,隨音樂有節(jié)奏地律動,特別提醒學生表現(xiàn)火車出站、進站時,漸快與漸慢的節(jié)奏變化。 2、提醒學生注意律動時隊形的變化,以及隊形行駛方向的變化,應隨音樂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變而有所變化。 3、介紹作曲家和樂曲創(chuàng)作背景。4、聆聽中國風格的音樂 提問:《放風箏》與前面剛聽過的樂曲《出發(fā)》有什么不同? 鼓勵學生從音樂情緒、風格、音樂表現(xiàn)手法等各個方面發(fā)表各自不同的見解。 5、聽歌曲歌詞,提問:歌曲中唱了哪些內(nèi)容? 三月 — 姐妹穿著 — 放風箏 — 風箏飛翔 — 回家 6、介紹這首民歌的音樂特征:在人民群眾中流傳、傳唱,不同地域《放風箏》的音樂也不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互動設計
聲部節(jié)奏組合活動:《春天交響曲》
鞏固歌曲
啟發(fā)創(chuàng)編
總結評價 教學難點: 1、用強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指導學生不要過分夸張。 2、學唱《放牛放到小河邊》歌曲唱名,做到唱名與音高一致。 3、聆聽音樂《出發(fā)》或隨著歌曲《郊游》進行表演時,要做好組織工作。
評價重點:能感受歌曲情緒,了解歌曲的一般特點;能隨音樂律動。
一樣,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得也不一樣。介紹歌曲之中的襯詞、裝飾音以及旋律等特點。 7引導學生展開關于春天的想象,將春天能發(fā)出聲音的事物列舉出來,將這些事物發(fā)出的聲音模仿出來。 8、組織學生對各種聲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布谷鳥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6)…… 9、然后將學生分組,分別擔任不同的節(jié)奏聲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聲部,然后兩個、三個聲部,直至所有聲部都組合在一起,創(chuàng)作出一首《春天交響曲》。 10、啟發(fā)學生開動腦筋思考,還有哪些春天的聲音可以組合到《春天交響曲》中來,可以用什么節(jié)奏來表現(xiàn),等等。 11.總結